諸葛誕當然不知道,他離開成都的時候,馬謖的信使剛剛飛馬離開了成都,晝夜急行,一路趕到交州。.他一路悠哉遊哉的剛到武陵,魏霸的回覆就回到了成都。
習夫人趕到襄陽的時候,魏風已經收到了魏霸的急信。
兩封信,同一個意思:靜觀其變。
諸葛亮在想什麼,魏霸從一開始就有所預料,等他聽說諸葛亮在函谷關按兵不動的時候,他心裡就更有底了。
借力打力,聽起來很高深,其實一點也不玄乎。雙方較量的還是心理,諸葛亮賭的是李嚴沉不住氣,要和他爭功,可是他忘了一件事,李嚴沉不住氣沒用,魏霸沉得住氣。只要魏霸不鬆口,李嚴就是急得跳腳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他手裡有殺手鐧,他只要不把烈火彈給李嚴,李嚴就不敢輕易去惹陸遜。
在他看來,烈火彈其實作用有限,並不能真正左右勝負,可是在李嚴看來卻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宛城,在昆陽,多次大戰已經證明了烈火彈的重要作用。在吳軍擁有烈火彈的情況下,李嚴不會輕率的出兵伐吳,自討沒趣。
歸根到底一句話:在真正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枉然。
魏霸安然不動,李嚴就不敢動。李嚴不敢動,諸葛亮的借力打力就必然會落空。
就和當初救馬謖一樣,出手可以,但是一定要看時機。時機不到,出手的效果大相徑庭,相去甚遠。
李嚴在成都忐忑不安,諸葛亮不知道,但是南陽的蜀漢軍按兵不動,這卻是實實在在的。孟達不輕動,陸遜攻克潁川之後,雖然主力已經到了河南,卻不得不留下一萬多人守在昆陽,防止孟達抄他的後路。心有所騖,自然不能全力以赴,漢吳聯軍看起來包圍了洛陽,形勢一片大好,可是明眼人卻知道,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魏霸希望他們打得越久越好,多打一天,他就能多賣一些烈火彈。這可是絕對的暴利啊,正如諸葛誕所說,他現在是曰進鬥金。如果他們打到開春之後,影響了春耕,那就再好不過了,秋天的糧價必然瘋漲,而北方的百姓南逃大潮也會更加兇猛。
他現在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人。交州也好,武陵三郡也罷,人口都不多,諸葛亮在關中備戰一年,前前後後近二十萬人南逃,為魏霸開發交州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如果他們再這麼打一年,不用懷疑,連冀州的百姓都會逃到交州來避難。
開疆拓土,可不是打下來就行的,關鍵還要有人口去墾殖,只有百姓在那裡站穩了腳跟,才算是真正把這片土地納入了疆域,否則遲早還得丟掉,就像當初放棄朱崖一樣。現在魏霸雖然只往朱崖派了不到三百人計程車卒,數萬拖家攜口而來的關中百姓卻已經把朱崖當成了新家,正在全力以赴的造屋開荒。
在這種情況下,魏霸怎麼可能願意幫諸葛亮迅速攻克洛陽。他願意讓諸葛亮以打白條的方式拿到五十萬石米,一百萬枚烈火彈,並不是希望他速戰速決,而是希望他能堅定的出兵。如果諸葛亮不出兵,他還怎麼從中取利?
現在,諸葛亮、陸遜包圍洛陽,曹睿在洛陽城裡死撐,為了最後的勝利,哪怕明知魏霸在喝他們的血,他們也只能乖乖的把脖子洗乾淨了送過來。
……
東海郡,朐縣,離海岸約五里處。
百餘艘大大小小的吳軍戰船正在奮力追趕五艘商船。
橫海將軍衛溫在站船頭上,雙眼緊緊的盯著那五隻拼命逃竄的海船,氣得咬牙切齒。這五隻商船都是從交州來的,不管上面裝的是什麼,都是衛溫想要奪取的。輔國將軍率領大軍包圍了洛陽,一時半會的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取勝,原因就在於魏國不惜血本,從交州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和烈火彈。
烈火彈實在太貴了,孫權不惜向江東世家低頭,也不過籌集了四五萬金,向魏霸購買了百萬枚烈火彈,最後一批三十萬枚還沒交尾款,愣是提不到貨,這可把正等著烈火彈攻城的陸遜急壞了,幾乎是天天派人催討。
孫權沒辦法,只好生出了這種攔路打劫的念頭。
魏國也在從交州購買物資,但是他們無法從陸路運輸,只好從海上走。海上長途運輸原本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一旦遇上大風浪,又來不及入港暫避,很可能就會船毀人亡。所以吳國最初也沒把這條運輸通道當回事,只當魏國人腦袋被門擠了,病急亂投醫,要送錢給魏霸和海神。
可沒曾想,這條海路居然成了魏國的救命路,一船船的糧食,一船船的烈火彈從交州運到洛陽,最後砸在吳軍的頭上。
對孫權來說,打劫這些商船簡直是一舉兩得,既可以斷了曹睿的希望,又可以不勞而獲,不用再被貪婪的魏霸盤剝。於是,他派出了衛溫和諸葛直兩員大將,帶領三千水師,就在東海等著這些魏國商船。
果然被他們等個正著,他們剛到東海不久,就和這支五艘商船的船隊迎面相遇。衛溫和諸葛直分頭包抄,準備將五艘商船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