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霸蜀> 第745章 進退兩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5章 進退兩難 (1 / 2)

諸葛亮想不明白魏霸的做法,不是因為他不聰明,是因為他的思維和魏霸南轅北轍,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治國方略。

諸葛亮沿襲的是管仲的制國方略。管仲在經濟上採用國有經濟主義,也就是所所有能掙錢、高利潤的行業都收歸國有,由政府來壟斷經營並獲取高額利潤。這種經濟政策有利於快速集中財富,壯大國家實力。在經濟總量並不大的情況下,能優先保證國家的經濟利益,確保政府擁有最大的財富,能夠削弱地方或貴族的力量,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在對外戰爭時,也因為政府擁有更多可調配的財力物力而處於有利地位。所以這種政策在春秋戰國那種環境中有明顯的優勢,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最後的極端體現就是商鞅的法治。

這種政策的目的是國富民強,國家因為佔據了大量的財富而富,民因為窮而不得不跟著統治者的指揮棒走,被迫變得強,這就是商鞅說的,百姓只知耕戰,不問其餘。

這其實是一種戰時體制,在天下紛爭的時候,這種體制的優越性不言而喻。因此齊國用管仲而九合諸侯,秦國用商鞅而一統天下。在其後,這種經濟政策便沿襲下來,哪怕是儒家佔據了統治思想之後,這種政策依然是最有效的政策,也是絕大多數政治家心嚮往之的好政策。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沿用這種政策,也就是耳熟能詳的國營經濟。管子可以說是國營經濟的鼻祖。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習慣於這種經濟政策思維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他治蜀所用的一切手段,大致都可以從管仲的思想中找到思想根源。事實上,後來的政治家,像王安石、張居正等人,都是採用近似的政策。

所以他不能理解魏霸的做法也就不奇怪了。

再聯想到魏霸一直不肯與他正面衝突,甚至連南陽戰功都不肯要的做法,諸葛亮以為魏霸這次又是效仿黃老之道,施無為之治,讓利於民。與民休息。進一步的韜光養晦,作壁上觀,便暫時把這件事放在一邊,轉而考慮李嚴要送女兒入宮的事來。

相比之下。這件事顯然更迫切。因為李嚴這是在直接挑戰他的權威。如果張皇后因此被廢,那以後還有誰會相信諸葛亮可以保護他們?如果利益得不到保證,誰還會跟著你。官場上趨利避害是本能。沒有人會選擇軟弱無能的一方,而與強者對抗。

這個結果,連魏霸自己都沒有想到。

不僅諸葛亮一個人對此漠然,楊儀這個精於糧谷計算的金算盤,面對魏霸的這個政策時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殺機。相反,他表示了極大程度的蔑視。在他看來,國之本在農,魏霸如今剛有點成就,不專心務農積穀,卻養了那麼多遊手好閒的人,現在居然還要讓利於民,把珍珠、礦山林澤等利潤豐厚的產業都讓給世家經營,不僅對積累實力不利,而且必然會造成世家實力強大後尾大難掉的局面。

總之一句話,魏霸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自取滅亡之兆,丞相你大可以放心,這人成不了事,用不了幾年他就難以為繼了。俗話說得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說的這一類人。還是專心對付李嚴和馬謖,他們來勢洶洶,如果不認真對付,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深以為然。他本來就這麼想,楊儀的贊同讓他心裡更有底了。

然而在怎麼對付咄咄逼人的李嚴上,諸葛亮和楊儀卻有不同的看法。

“丞相……”楊儀的臉有些紅,聲音也有些衝,連手腳都有些不受控制的顫抖,嘴角積著一些白沫。“你還是回成都,公琰乃忠厚之人,忠心無可挑剔,可是他的性子也太慢了些,做什麼事都慢一步啊。張君嗣的性子倒是急,可是他舉止輕佻,無大臣之體,更不是馬謖的對手。要想安生,只有丞相回成都一途,別無他想。”

諸葛亮輕鎖眉頭。他知道楊儀說得有一定的道理。馬謖曾經是丞相府最傑出的俊才之一,蔣琬、張裔等人都不如他。如今馬謖轉而依附李嚴,反戈一擊,對丞相府來說壓力的確很大。馬謖給李嚴出的這幾個主意,就不是蔣琬等人能應付得了的。

可是,讓他現在回成都去,卻不是什麼好主意。回到成都就能解決問題了嗎?是的,他回到成都,不管是李嚴還是馬謖,都不可能像面對蔣琬、張裔這樣取得上風,可是朝堂上的鬥爭歸根到底還是看戰場上的表現。李嚴在南陽有孟達,背後還可能有魏霸的支援,他呢?姜維倒是個人才,資歷卻太淺,根本指揮不動那些老將,他現在還是一枝嫩竹竿,要想挑起千斤擔,還要他再教導一段時間。

像魏霸那樣早熟的年輕人畢竟是少數。姜維少年喪父,哪能和從小就由嚴父教導的魏霸相提並論。

一想到這件事,諸葛亮就覺得很遺憾。如果魏霸現在是支援他的,哪裡會有這麼多事。因為魏霸的離心離德,以至於他現在連魏延都不敢大用。否則的話,魏延也足以挑起鎮守關中的重任。

吳懿倒是合適,可是吳懿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更何況,他如果來了關中,那漢中怎麼辦?

諸葛亮只恨自己分身乏術,縱使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也無法兼顧朝堂和戰場。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只能暫時讓李嚴在朝堂上得意一時。

更何況,他對楊儀的心思非常清楚,只怕在顧全大局的話語下,楊儀還在想著鎮守關中的重任。

可是他根本不是合適的人選,別的不說,就他那睚眥必報的狹隘性格就擔不起這樣的重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