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稱帝不能自已關起門來,他是魏國封的吳王,如果要稱帝,魏國不管是真是假,都要發兵討伐。雙方實力相近,那麼關鍵就在於蜀國幫誰。按理說,蜀國和吳國是盟友,當然應該幫吳國,可是孫權稱了帝,那就是不承認漢室了,以漢室正宗自居的蜀漢還能把他當盟友嗎?如果也跟著起兵伐吳,那孫權這個帝可就稱得不自在了。
所以,孫權要爭取蜀國的承認,這樣,他就不怕魏國的討伐,至少不會落入兩面受敵的困境。
這就是他藉著這個機會,向蜀國提出稱帝要求的出發點。蜀漢現在正處於最危險的時候,想必不會拒絕他的要求。
這當然是**裸的趁火打劫。
不得不說,孫權這個時機挑得非常到位,蜀漢連討價還價的資本都沒有。只要你搖搖頭,表示一點異議,陸遜統領的五萬大軍可就真的動手了。
“孫權還真會挑時機啊。”馬謖輕蔑的笑了笑。
諸葛亮點點頭。
馬謖抬起頭,眼神微縮:“丞相準備答應他?”
諸葛亮沒有立即回答他,把公文推在一旁,路出案上的地圖。“從關中撤兵,我最快也要一個半月才能回到漢中,再有一個月,才能回到成都。加上新年的各項事宜,等我趕到永安,至少是三個月之後的事。如果不答應孫權的要求,恐怕那時候孫權已經攻進益州。”
馬謖沉吟不語。
諸葛亮接著說道:“且不說這次北伐消耗甚大,就算國力還能支撐得住,我們一旦與孫權開戰,沒有一年時間,很難取勝。一年時間,我們未必支撐得住。我們現在需要時間。需要時間來恢復,需要時間來穩定關中,需要時間來爭奪隴右、涼州。”
馬謖點點頭,接上了諸葛亮的話:“而且,同時對付魏吳,長久下去,是必敗之局。要想喘過這口氣,只能聯合一個打一個。”
諸葛亮糾正了馬謖的話:“是聯合孫吳打曹魏。”
“丞相是說當前,還是說以後?”
諸葛亮愣了一下:“當前如何。以後又如何?”
馬謖微微一笑:“要說當前,自然是隻能聯合孫吳打曹魏。曹魏失了關中,必然不肯罷休,再加上漢賊不兩立,聯合曹魏。必然引起非議。”
諸葛亮思索片刻,若有所思:“那以後呢?”
“等我在關中站穩腳跟,曹魏奪回無望,只能承認現實。到了那時候,我大漢佔據半壁江山,要想席捲中原,一統天下。與誰聯合,先攻擊誰,則須從現實出發。若是從成都出兵,先取江漢。當然是聯合曹魏,如果從關中出兵,先取洛陽,當然是要聯合孫權。這都要從當時的情況出發。豈可一概而論?”
諸葛亮連連點,欣然而笑:“幼常還是一如既往的高瞻遠矚。慧眼如炬。”
若是以前,馬謖此時必然得意的一笑,可是今天,他卻只是苦澀的笑了笑。因為他自己清楚,這個方案看起來很宏大,可是具體實施起來,卻有很多的講究。而且那都是以後的事,對解決眼前的困難沒有任何幫助。孫權要稱帝,蜀漢如果不答應,那當然危機叢叢,如果答應,同樣也不輕鬆。三國之中,蜀國最弱,唯一的強項就是道義,如果承認孫權稱帝,那這點道義優勢就喪失殆盡,只能和魏吳平起平坐,各憑實力爭天下,誰也不比誰更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