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如此,地方上的衙門也就沒辦法提前準備,無論是好的壞的都被朱皇帝給看了個通透。
最讓朱皇帝不爽的就是大明的環境。
自打在孟良崮鬧出了聲勢以後,朱皇帝就一直在努力推動大明的五小工業發展,事實上,五小工業的存在確實讓大明的國力變得更強,同時也讓百姓變得富裕起來。
但是,朱皇帝又不得不承認,五小工業對於環境的禍害實在是太過於嚴重——要發展五小工業,就得佔林、佔地、挖煤、燒煤,尤其是各個縣裡的小電廠和鋼鐵廠、機械廠,那更是白天冒黑煙,晚上冒……晚上也接著冒黑煙,只是看不出來而已。
像京城倒還好一些,五小工業都在城外比較遠的位置,對於空氣的汙染倒也不怎麼明顯,但是真到了地方上,這種汙染就比較明顯。
朱皇帝倒是也想治理,可是這玩意又不是說治就能治的。
因為朱皇帝在抄作業的時候沒有選擇完全照抄,而是有一些改動。
比如說,種花家有些百姓居住在山裡,交通不便等等亂七八糟的因素使得這些百姓處於貧困狀態,種花家的朝廷就想方設法的扶貧。
某部電影其實就是以一己之力在抹黑種花家的扶貧——那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喝著咖啡的“人”,拍出一部完全是農村視角的電影?
扯踏馬什麼犢子呢,把世間所有的善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再把世間所有的惡都集中到一個村子裡,這玩意現實嗎?
他們知道這玩意不現實,但是他們不在乎,他們需要的是靠這部電影來引發反思,然後好拿獎。
就比如說,賈科長和張國師那些在國外獲獎的電影,很大一部分都是靠這種落後反襯先進的手法來討主子的歡心!
所以,朱皇帝在抄作業的時候就直接沒抄這一部分。
朱皇帝的選擇是強制遷移然後再給錢——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你居住的地方是交通不便的窮山溝,官府就會把你從山溝裡遷移出來,然後再安排到交趾、遼東、東西伯利亞等地方,最後再給上一大筆的安家費,反正大明有的是閒置的土地,朝廷向來都是因為地廣人太稀而犯愁,卻從來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
《仙木奇緣》
而且大明的百姓倒也沒有那些只喝咖啡不吃蒜的毛病,更沒有對抗朝廷的膽子,所以朱皇帝安排的遷移倒也很成功。
只是這種遷移也造成了百姓相對集中的情況——百姓越是相對集中,所需要的工作崗位也就越多,這些五小工業之類的工坊也就越有存在的必要。
當然,即便是不考慮到百姓對於工作崗位的需求,這些五小工業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畢竟大明的工業化程序還處於起步階段,光靠工部和少府下屬的那些工坊,也沒辦法滿足整個大明的需求。
而且,小破球的整體環境又不是特別穩定,萬一廢除這些小工坊,小破球卻大規模開片了怎麼辦?
所以吧,朱皇帝就很頭疼。
無論是先禍害後治理還是邊禍害邊治理,都不是嘴上說說就行的。
要環境,就必須對五小工業下手,要工業,就得犧牲一部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