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站大明的角度,怎麼治理好舊港和蘭芳,怎麼讓大明百姓在這裡生活的更好,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至於那些蠻子,他們跟大明有什麼關係嗎?紅溪慘桉,還有相約那年的破事兒可都跟他們脫不了關係,雖說是被當槍使了,可是動手的還是他們不是?
朱勁松是越想就越不舒服,心裡面甚至還有些委屈。
也別說朱勁松雙標。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人都憎惡雙標狗,但是當某件事情輪到自己頭上時,人人又都是雙標狗。
正如很多人憎惡傻賊鷹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我們還不是傻賊鷹。
而且,大明講究的是有賬就得算——老祖宗曾經說過: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朱勁松沒打算要放過幕後的荷蘭蠻子,只是暫時沒時間顧得上歐羅巴那邊的一團破事兒,只能留著以後慢慢清算,但是這些直接動手的猴子們卻是近在眼前的,打壓一下,清算清算,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兒?
要想讓朱勁松放棄對這些猴子們的報復,把他們當成大明百姓一樣對待,倒也不是不行,但是這麼做的前提必須得是小破球已經真正的發展到世界大同,在此之前不行,朱勁松必須要優先考慮大明百姓的利益。
因為跟整個小破球上的其他國家比起來,大明更像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無論是普世價值體系又或者思維方式再到家國制度和資本制度,大明都跟其他國家不同,縱然其他國家想學,也只能學個四不像。
當然,蠻子們學到多少,朱勁松並不是很關心,這些猴子到底為了什麼而造反,朱勁松實際上也不是很關心,反正早晚都是把他們招募成為勞工,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兒。
相比之下,朱勁松更好奇這些蠻子們是哪兒來的膽子?
對於朱勁松的這個疑問,柯志明倒是給出了答桉:“因為那些蠻子們,覺得大明在舊港和蘭芳的駐軍數量並不多,在海上巡邏的戰艦也不多,他們……他們以為大明就只能抽調出這麼點兒兵力……”
朱勁松一臉懵逼的望著柯志明,眼神中幾乎寫滿了難以置信這四個字。
大明在舊港和蘭芳的駐軍確實不多,每省一個軍的兵力,分散開後也確實顯得人數有點兒少,但是朱勁松萬萬也沒有想到,這些蠻子們居然會因為這個,就有了搞事情的膽子。
大明為什麼不在舊港和蘭芳駐紮更多的軍隊?
不是大明沒有駐紮更多軍隊的能力,而是暫時沒那個必要。
就目前的小破球,誰敢不給大明面子?招惹一個大明就等於招惹五大善人,而且大明在舊港和蘭芳的駐軍也根本就不是為了防備有人會對舊港和蘭芳發起進攻,除了要預備求災之外,象徵意義其實要遠大於實際意義。
另外,大明現在整體重心也不是瘋狂的發展軍隊數量,因為大明一旦爆兵,那可是幾千萬的軍隊……
朱勁松甚至都不敢想像那種場面——點名的時候喊一個張三都得好幾百個人甚至好幾個千個張三同時答到,其他國家軍隊的後勤是炊事班的編制,大明起碼也得用炊事團或者更高階的編制。
所以,大明現在的的軍隊建設方針是要在搞經濟的同時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再者說了,大明在蘭芳和舊港那邊除了兩個正規軍的編制之外,其實還有四個衛的編制,每個衛也足有五千六百餘人,雖說衛、所的編制更多的是負責地方而不是在正面戰場上跟人開片,可是大明的衛所和正規軍的訓練、裝備可都是一模一樣的,要論起戰鬥力,這些衛所可也不比正規軍差到哪兒去。
所以,這些猴子們已經不是膽子上長毛那麼簡單的事兒了,這根本就是膽子上邊長了個人!
然而讓朱勁松死活都沒有想到提,當他送走了路易十六和喬治三世,又一路上兜兜轉轉的從天竺跑到了舊港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了這些猴子們到底有多瘋狂,或者說,朱勁松真正認識到了這些猴子們有多蠢。
最起碼,朱勁松所在的臨沂號鐵甲艦都沒能進入舊港的港口——這些猴子們挖出了大量的屍體,然後藉助熟悉地形的優勢,把那些已經腐爛的屍體扔的到處都是,整個舊港都已經被舊港的駐軍全部封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