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三國從養雞開始> 第七百五十四章 長生不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四章 長生不易 (2 / 2)

如果我們暫緩在摩羯坨國南部沿海建立港口,那麼這一場戰爭或許就可以避免,如果我們不放棄,就必須來一場遠征了!”劉辛說道。

錦衣衛沒有說話,劉辛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這很可能會是大漢帝國獨自對戰貴霜、安息兩大帝國的戰爭,而且戰場在大漢西部邊境800裡以外,如果失敗大漢或許會失去在安息之地一切利益,要是成功,大漢千里作戰必須想好與對方做長久戰鬥準備。

“你去通知所有內閣成員召開緊急會議,讓燕京城所有錦衣衛回府待命,我們應該給貴霜帝國一些厲害瞧瞧了!”劉辛說道。

回到皇宮御書房,諸葛亮等內閣成員很快到來,劉辛給眾人說了貴霜帝國調兵前往安息東部六國邊境的事兒。

“陛下,如果說六國與貴霜帝國串通一氣,那麼貴霜帝國應該不會進攻六國,六國應該只是為了向我們索取利益而已,這麼多年六國貴族基本都與我們與很深的貿易來往,投靠貴霜帝國可比投靠我們差多了。

貴霜帝國很可能只是做做樣子,逼迫我們放棄在摩羯坨國南部建港,也是在阻撓匈奴國歸順大漢,要知道匈奴國如今實力只在四大帝國之下。”諸葛亮說道。

“貴霜帝國即使只是做樣子,那也是對我大漢帝國的挑釁,如果我們置之不理,安息之地貿易必將難以開展,匈奴國也有可能會有二心,我們必須得有所動作才行。”周瑜這個時候說道。

“對,大家說說我們應該如此決策,如今是否已經到了遠征之時?”劉辛說完,很多人眼中不由露出狂熱之色,這麼多年他們準備那麼多,可不就是一舉打敗安息、貴霜、羅馬三大帝國。

劉辛問完內閣卻是未有一人開口,大漢在建國之時就已經確定發展國策,那就是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對外展開柔和手段,按照以前的處事辦法,大漢是需要暗中給安息東部六國派兵,以保安團的方式對抗貴霜帝國。

而如今六國卻是不一定站在大漢帝國一方,貴霜帝國又擺開如此架勢,大漢可能需要派兩個軍以上精銳大軍才能保證其在安息之地的利益,而大漢帝國作為天下最強帝國,安息帝國已經擺開如此架勢,如果大漢帝國沒有給出強烈回應,那麼大漢威嚴何在。

看到沒有人回答,劉辛知道內閣在等候他的命令,這個時候內閣任何人可是擔不起接下來決定所承擔後果,要是大漢同時與安息、貴霜兩大帝國開戰,那很可能一大就是數年甚至幾十年,未來會是怎樣誰也不得而知。

“如果開戰,重心必然是得放在貴霜帝國身上,安息帝國與我們利益牽扯很多,他們已經無法與我們徹底分開,所以莪決定。”劉辛說道這裡,內閣眾人都是認真聽著,大漢帝國將要打建國後第一場仗了。

對於國家與國家而言,戰爭再正常不過,和平才是暫時的一種狀態,如果你看不到戰爭,感覺不到戰爭的壓力,那隻能說你還未真正看到國家所面臨的威力在哪裡。大漢六軍已經全部改革完成,火槍與大炮已經裝備到各軍,儘管各軍主要兵器還是刀、槍、弓、盾、矛,火槍的最大作用其實還是防守,火炮的作用是攻堅,只是單純依靠槍炮只會讓軍團戰力越來越弱。

“下令關羽、張飛、孫策、太史慈、許褚、徐晃、黃敘、趙雲、馬超前往疆州與黃忠匯合,秦州、涼州各準備五萬正兵前往大月氏,這次朕要親征!”劉辛說道。

所有人驚訝不已,劉辛這個時候竟然選擇親征貴霜帝國,大漢帝國不算劉辛十二絕世武將,十名都一同隨行,張瀟說不定也是會與劉辛通行,那也就是說除了周泰,大漢絕世全聚貴霜,而且周泰也在安息之地。

所有絕世武將都派出去,這說明大漢未來主要工作要放在向外擴張上了。

“臣這就去通知商業部,讓大漢所有商會做好運送後勤物資的準備,天下九州也是要準備大軍出戰,必要的時候停止前往敦煌一切鐵路民運。”諸葛亮說道。

“不用,我們要一口氣吞下貴霜帝國還不可能,大漢經濟建設還只在基礎發展階段,我們只要給貴霜帝國教訓就夠了。

十五萬大漢精銳足以,也不用通知商務部,告訴商業協會中心就行,想要參與物資運輸的嚴格審查商會資格,如果沒有商會願意,讓麒麟商會負責就行。”劉辛隨意說道。

大漢要發動戰爭,這其中所需需要的物資與運輸花費可是非常巨大,大漢官府與商會都是平等做生意,從來不拖欠商會一分錢,而大漢所有大商會基本都是大漢官府養起來。

劉辛下了決定,內閣第二天清晨就把命令下到九州各地,而劉辛決定帶周瑜、李嚴、張松三名謀士前往,到了第三天清晨劉辛臨出征的時候把自己妃子們叫到一起。

“這次朕親征貴霜帝國,目的是給貴霜帝國教訓,這一戰如何沒有人知道,或許這一去需要很久時間朕才能回來。

你們四個要教導好皇子皇女,政務一切有內閣在,皇室不得參與內閣事務。年底讓盼兒入內閣,萬一朕出了什麼意外,由幸兒繼承皇位,這我已經給內閣交代過了,遺詔我已經交給諸葛亮,另外內閣複製了一份在這裡,小花你來保管。

皇位繼承可是我大漢大事,絲毫不能馬虎,朕也給內閣說過,如果大漢皇帝有危機,必須留下兩份以上遺詔交給內閣與皇宮,這樣我大漢才能少遭磨難。”劉辛說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