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總兵,有什麼話只管說來。”
公子高神態淡然道。
樂明想了想,說道:“鄭王,如果我們舉大義,殺向咸陽。匈奴人知道了,勢必會犯我邊關,那可怎麼辦?”
“另外,咸陽得知我們舉大義,勢必會派大軍前來剿滅,我們只有三萬人馬,兵微將寡,勢單力薄,恐難應敵啊!”
樂明說出他心裡的顧慮。
他的第一個顧慮,是在為邊民著想。
一旦駐守邊關的大部分人馬撤離,匈奴人攻來,邊關肯定守不住。
邊地老百姓就會遭殃。
第二個顧慮自然是為自身利益著想了。
他說出來,也是想看看公子高是不是一個能為民著想,深謀遠慮之人。
這人是不是他應該歸順的。
“樂總兵不愧是將門之後,愛民如子,愛兵如子。”
公子高先誇獎了樂明一句,接著解答道:“邊關將士歸順扶蘇殿下之事,我們暫不對外公佈。這樣,咸陽就不會對我們用兵。”
“我們也暫時不進攻咸陽,而是對匈奴用兵。”
“一是解決邊關的禍患,讓邊關百姓免受匈奴侵擾之苦。”
“二是我們在對匈奴用兵中,不斷壯大自己。待我們征服了匈奴,就足以有強大的兵力攻取咸陽。”
樂明臉上顯露出驚愕之色道:“鄭王,你對匈奴並不瞭解,這個民族,都是在馬背上生活。”
“他們從小與弓箭刀劍相伴,個個剽悍兇猛。我們也是依仗著嘉玉關這座雄關,死守不出,才把他們拒於大秦之外。”
“我們現在主動出擊,恐怕不但滅不了匈奴,反而會被匈奴破我雄關。請鄭王三思!”
樂明長期駐守嘉玉關,自然對匈奴很是瞭解。
他的這種閉關不出,死守雄關的策略,讓匈奴對這座雄關無可奈何,也就收到了成效。
現在公子高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做,很是冒險,說不定,這三萬將士都會死於這次冒險行動。
“樂總後,行軍打仗,謹慎小心是必須的。不過,一味地謹慎小心,那就是怯弱。”
“你駐守邊關這麼多年,一直閉關不出,雖然這樣匈奴沒法破關,可你也沒法讓匈奴退兵,也就沒法將這患除掉。”
“我現在就是要抓住匈奴認為我們不敢出關進攻他們的想法,給他們來個突然襲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只要我們旗開得勝,士氣高漲,接下來,局勢的發展對我們就十分有利了。”
公子高臉上含笑地說道。
樂明聽得公子高這一席話,對公子高是心悅誠服。
不由得行了一個軍禮道:“鄭王遠見卓識,樂明佩服之至!從今以後,樂明願為鄭王鞍前馬後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