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紅樓公子璉> 第二百四十三回 學堂設想壯思飛,百年大計在教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三回 學堂設想壯思飛,百年大計在教育 (1 / 3)

又接上回說道,賈璉欲藉此次頑童鬧學堂的風波,開始著手整治家族學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別小看這一個小小的族學,若是發展的好了,確實一族人才的搖籃!

歷史上的范文正公, 所建立的範氏義學,從北宋皇佑二年起,一直到後世紀八十年代,范文正公千歲誕辰之際,順應時代潮流,改組成為了中學,都還能尋找到這個東西的根底!

在這八百多年將近一千年的時光裡,整個範氏義學, 雖然歷盡滄桑, 可是始終屹立不倒!並且源源不斷的,為整個範氏一族的傳承,培養和輸送了了大批的人才!

如今這個歷史拐彎的時空,也依然有這個神奇的中國古代綜合性家族慈善機構存在!

它的創立根源也依舊是範氏義莊是范仲淹於皇祐二年(公元一○五○年),第三次被貶後在其原籍蘇州吳縣捐助田地一千多畝設立的。

義莊田地的地租用於贍養同宗族的貧窮成員。他給義莊訂立章程,規範族人的生活。

他去世之後,他的二兒子宰相範純仁、三兒子尚書右丞範純禮又續增規條,使義莊維持下去。

宋金戰爭中範氏義莊遭到了一些破壞,南宋時範之柔對義莊又加以整頓,恢復了原有規模。後世範氏子孫也對義莊屢有捐助,如明末範允臨捐助田地一百畝。

本朝太宗皇帝之時,大同知府範瑤捐助田地一千畝。範氏義莊是中國慈善史上的典範,它是最早的家族義莊,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性民間慈善組織。

在原來那個時空,它還創造了一個奇蹟, 雖然朝代更迭,歷經戰亂,但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義莊依然有田五千三百畝,且運作良好,共持續了八百多年。

如今這個時空,明代及以前整個範氏義學的傳承基本和原來時空一樣。

尤其本朝太祖開國定鼎之後,范仲淹後人也有大才範元朔公,投效在太祖皇帝麾下!官居一品吏部天官,乃是天子心腹之臣。

又因為出生在蘇州和林如海的祖父,也就是林黛玉的曾祖,那可是世交,所以和賈家也是有所聯絡的!

只是他家後來直走文臣一道,也就漸漸地疏遠了!如今那位範老大人的嫡長孫兒範鶴延,也是一方巡撫,封疆大吏!

除了這個最出色的,其餘的族人裡面也是多有為官一方的人傑!

尤其現在的姑蘇正規化,在江南一帶可是有名的高門大戶,不過他家克己復禮,對子孫教育十分嚴格,基本沒有欺壓百姓的劣跡,並且一旦上面有什麼動靜,那是從來都配合朝廷政策的!

家族裡面那大幾千畝的土地,因為義學的存在,福澤一方,倒也沒誰去動它!

所以賈某人倒是受了啟發,想要學習人家這個模式,搞一下試試,雖然他家這個也不過十幾二十畝的,有些上不了檯面!

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家族學堂周圍的土地,基本都是榮寧二府所有!

加起來也有個百八十畝的,暫時倒也夠建個雛形了!只是如今憑藉榮寧二府的名聲,想要把這個義學搞起來,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和土地,而是裡面的師資力量!

整個榮寧二府的發家史,一直都是和文人排斥在外的!家族裡面靠武功起家,關於文化教育這一方面,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再加上他家兩代國公,被皇帝忌憚,更不敢和士林中人有什麼來往,除了東魯孔家,還有點香火情,也就是國子監祭酒的李老爺子,算得上是和賈家有些關係的文人大儒了!

就看賈老二身邊這些人,也都是些不得意的三流文人,根本沒得多少真才實學,只是會清談拍馬的蠅營狗苟之輩,好不容易有一個正經科班出身的賈雨村,也不過是個偏才寡德之輩,只是把賈氏當作墊腳石罷了!

所以這些人都不足以承擔起賈氏一族文化教育的精神核心關鍵人物!

而且傳統的禮儀道德文章,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或許有他的優越之處,可是終歸是缺乏實用精神!

他心裡面構想所創立的新式學堂,除了這些傳統經典的教授,對於其他東西也是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的!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才不會偏離孔老夫子創立私學的最根本初衷!

孔夫子麾下三千學生,也不過有七十二個出名的繼承了他的衣缽!

這些個人都是完整的繼承了儒家的君子六藝的,而且根據他們每個人的特點,都在某一方面做到了發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