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親率兩萬鐵騎,來到近處後,同樣發動了箭矢攻擊。
西涼鐵騎本就是世上精銳,個個都擅長騎射。
雙方一陣劍雨之後,各有死傷,唐修已經率領兩萬鐵騎殺入了諸侯大寨外的這兩萬守軍之中。
曹仁所率兩萬大軍登時大敗,哪裡擋得住兩萬西涼鐵騎的腳步,更何況由唐修這員無雙神將帶頭衝鋒陷陣!
這大寨外的兩萬大軍,霎時間就被擊敗。
若所死傷,這兩萬大軍也只死傷了幾千人馬而已,但在古代戰爭中,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比例”數字。
這幾千人的死傷所帶來的恐慌,又有那西涼鐵騎的威勢,令剩下的一萬多大軍,立即潰敗!
這也是之前董卓軍與諸侯聯軍作戰時,呂布能以三千精騎,短短時間就擊敗王匡兩萬大軍的原因。
一旦在戰場上失利,氣氛恐慌之下,就會造成兵敗,士兵們四散而走,潰敗而逃。
而王匡在戰後,也漸漸收攏了潰軍,仍舊是一路諸侯。
古代戰場上,一支軍隊往往折損人數超過兩三成,就會直接造成潰敗之勢。當然,這與軍隊的精銳程度,以及士氣、氣勢等等,也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如果一支軍隊損傷超過五成,仍沒有潰敗,尚且能戰,那已是最為頂尖的軍隊,精銳中的精銳。
似這種軍隊,古往今來都是不多,而且人數往往也有限。
似戰國時期的魏武卒,乃魏國名將吳起所訓練的精銳,以及大秦的秦銳士,漢武帝時期的漢虎賁,唐朝的玄甲騎,東晉的北府軍,宋朝的背嵬軍等等。
各朝各代,往往也只有一支這麼精銳軍隊而已,幾乎都是應運而生。
諸侯大寨外,曹仁所統帥的兩萬兵馬,自然遠遠無法與這些傳說中的精銳相比,只是折損了幾千兵馬,便已經潰敗。
而唐修並沒有追殺潰軍,而是率領兩萬西涼鐵騎,一舉踏入諸侯大寨!
馬踏聯營!
連綿二百里的諸侯大寨裡,掀起了滔天波瀾!
唐修率領兩萬西涼鐵騎,所過之處,每一路諸侯的大寨都被席捲,兵馬潰敗不止。
唐修選擇的攻擊順序,也很有特點。
第一個踏入的大寨,便是之前被呂布擊敗,又收攏了潰軍的河內郡太守王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