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李太白入宮,為翰林供奉。”
宮裡的太監暗暗心驚,一個從未參加過科舉的人,居然能有翰林供奉之職,實在是如夢如幻。
實際上,唐玄宗並不會因為一首詩便任命李白為官。
這次舉動,是各方催動的結果。
比如賀知章,身為工部侍郎,老在宮中琢磨著李白的詩,終日讚歎聲連連。
還有玉真公主,也親自向唐玄宗舉薦裡邊。
道士吳筠,也大力舉薦李白,說他是有高強本事的異人。
就連躺在唐玄宗身邊的楊貴妃,也在吹枕邊風,嚷嚷著要讓李白來給她作詩一首。
多方權衡之下,李白最終才坐上了翰林供奉之職。
只不過,在好友家中接到皇帝聖旨的李白,雖然嘴上喊著謝恩,心裡卻不是很高興。
因為,所謂的翰林供奉,並無實權。
說明白點,就是有編制的藝術家。
這和李白的理想相去甚遠。
他雲遊四方,結交社會名流。
有名的道士、劍客,都與李白有些關係。
二十四歲,他就辭別家鄉,仗劍遠行。
其野心、抱負都遠非常人能及。
可惜,到頭來,也只混了個翰林供奉的職位。
也正應如此,李白鬱郁不得志,飲酒度日。
就在這時,唐玄宗又有一道聖旨降下。
李白接過,方知是要讓他給他的寵妃楊玉環作詩。
看到這個聖旨,李白又高興起來。
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寵妃,若寫的詩能得到她的賞識,說不定還能再進一步,在朝中做做大官,施展自己的抱負。
不過,此時的李白正喝醉了,醉呼呼的,也沒管自己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便跟著太監一塊兒入了宮中。
太監引著路,帶李白來到沉香亭。
亭子一側,是白蓮池。
唐玄宗正與楊貴妃在此尋歡作樂。
“李白的衣物,怎如此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