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嘖嘖稱奇,感嘆好一個鬼斧神工。
他們不知不覺,便走到了一座氣派的大山附近。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兩個隨從一字一頓,讀出了山門上的對聯。
“這裡便是主子說的,道教聖地青城山?”
兩個隨從心裡癢癢,便拜了山門,拾階而上。
四周時而高猿長嘯,時而小鳥啼鳴。
婉轉與淒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
上上下下的石板路,還能碰到許多正在挑水的道士。
“昔日,文始真人著《文始經》九卷,將呼吸法推演到第五級天梯。”
“後世,諸多道家強者前仆後繼,嘔心瀝血,對呼吸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推演。”
“如張良,他輔佐劉邦失敗後,在白雲山潛心修道,不問世事,最終讓呼吸法更進一步,推演到了第七級天梯。”
“再如葛洪前輩,耗費畢生心力,寫出《抱朴子》,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改良,將呼吸法推演到了第十級天梯。”
“可是,第十級天梯之後,世間再無人能將呼吸法向前推演半步。”
臺下,眾多面龐稚嫩的道士在聽觀主張道陵講述呼吸法。
張道陵環顧四周,不禁長嘆一口氣。
呼吸法推演到十級之後,已經長時間沒有進步了。
每一次推動呼吸法進步的,都是文始真人、張良、葛洪前輩那般驚才絕豔的人物。
這世上,什麼時候才能再出那樣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會出現在法壇下的一群小道士之中嗎?
“今日,我青城山道觀邀請諸多強者,來此參詳無字石碑,爾等皆可前去感悟學習。”
張道陵又對著眾人說道。
不久前,一座無字石碑從天而降,墜落到青城山道觀的院子正中央。
即便他法力最為高強,已經修煉到了九級天梯,都無法撼動這座石碑半分。
這讓張道陵又驚又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