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漢的相國,董先生也是個頗有擔當的人。
比如,當聽到聯軍準備討伐自……不,聽到聯軍準備反抗朝廷的合法統治後,董先生馬上親率大軍從雒陽出征,準備給這群蟲豸好好上一課。
關東諸侯還是太年輕了,此番董先生準備讓他們知道,什麼來自叫社會人的毒打!
可大軍剛到滎陽,還沒等自己親自動手,前方捷報就頻頻傳來。
徐榮在汴水之畔,打得曹操幾乎全軍覆沒,可以說讓董先生極為解恨。
哼,曹孟德這狗東西,當初某欲徵你為官,那是看得起你,可你居然寧願改頭換面逃出雒陽,也不願在某手下為官,真是活該有此下場!
如果擊敗曹操只是讓董先生解氣的話,那擊敗孫堅,就是完全出乎董卓意料之外了,甚至讓他感到無比震驚。
對於關東的這群諸侯,董先生向來是嗤之以鼻,唯有孫堅、劉備,被他深深忌憚。
相比於劉備這種一方諸侯,董卓其實更加欣賞和看重孫堅。
昔年平定涼州之亂時,董卓與孫堅都不約而同的注意到了糧秣轉運問題,可惜兩人的上司都未能採納這一建議,導致最終功敗垂成。
儘管孫堅曾向張溫提議斬殺董卓,以正軍法。董卓心中還是與孫堅惺惺相惜,有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在董卓心目中,孫堅是個值得敬重的對手。外加孫堅身經百戰打出來的威名,董卓一直以為他會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所以,當聽到前方傳來奏報,張繡僅憑五千人就打得孫堅潰逃而去的時候,董先生是一臉懵逼的。
他當然不會懷疑孫堅的實力,那就只可能是張繡這小子確實能打。
於是,董卓目光一亮,心中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嗯,伯淵這小子究竟如何,還得好生考量一番……
董先生這邊還在思索著培養一下張繡,未來好給自己的侄子作為臂助時,帳下卻已經有人站了出來。
中郎將胡軫出班抱拳道:“相國,眼下賊軍已敗,正是乘勝追擊之時,屬下願率本部人馬追擊賊軍,將孫堅的人頭取回來,獻於相國案前。”
這……這是準備搶功是吧!
胡軫這一番陳詞激昂慷慨,聽得帳中一眾西涼諸將捶胸頓足,心中大呼被這廝搶先了一步,真是可恨!
這胡文才可真是會見縫插針!
連張伯淵那小子都能吧孫堅打得屁滾尿流,足可見江東猛虎之名,不過是吹出來的。
眼下正是斬殺孫堅,立功的大好時機啊!
什麼,你說徐榮才是先鋒?
開玩笑,這等大功又豈能被外人搶了去,自然得讓咱們西涼的老兄弟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