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攻鄴城,某便擊破泰山,直取徐州!
他斷某的糧道,某便令大軍在徐州就食於民。
等他打下鄴城,某自然也能攻下郯縣,將劉備等一干人等盡數生擒。徐州之主在某手上,看他林子初如何收場!”
正所謂他過江,我也過江!
所謂的換家戰術,袁紹已經深刻理解了其精髓,並打算在世人面前展示一波。
聽完袁紹這大開腦洞一般的策略,曹操與辛評面面相覷,眼中滿是震驚,卻都沉默無言。
沒二十年腦血栓能想出這計劃!
完了,這已經沒法勸了。
這波你很難說誰演了我,而我又演了誰。
關於袁紹掛機擺爛這回事,此刻已然石錘。
……
清河郡,甘陵。
城下的戰事異常激烈,但身為一軍主帥關羽,卻在營地中練刀。
關羽手中刀揮舞得很慢,慢到一招一式都猶如打太極一般,卻並沒有給人一種綿軟無力之感,反而看上去自帶一種神韻節奏,觀之使人心曠神怡。
緩慢刀法練習中,關羽每一刀卻都全神貫注,用盡了全部的心神勁力,額頭上汗水滴落之時,關羽手中的刀卻開始快了起來。
與之前緩慢揮刀時候不同,關羽手中刀勢愈發凌厲之時,整個人的呼吸卻並未變得急促,甚至身法也並未有一絲紊亂,簡直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這分明是武藝臻至化境才能有的狀態!
關羽的武藝,並非像典韋那種天生神力帶來的剛猛,也非趙雲那種天賦異稟,又勤加練習才能達到的境界,更不像張飛、張繡一樣,受傷越重,人就越兇。
關羽的武藝,更像是天賦與神力的集合體,在配合他那沉默寡言,恃強而不凌弱性格所塑造成的最終模樣。
那是一種已經不拘泥於招式,甚至不用關注對手的刀法。
任你千強萬強,我自一刀砍下。
這一刀,不僅包含了武力,更蘊含了關羽的信念!
世間大道,忠義之名,孤傲之節,武力之極,全被關羽融入這一刀之中!
一通刀法舞罷,早有魏延迎上來接過大刀,然後遞上汗巾。
此次出征,關羽將義子魏延也帶了出來。隨著相處的時間漸漸久了,關羽對這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卻在性格行為舉止方面都跟自己很像的小傢伙產生了好感,為此不惜親自帶著魏延拜訪林朝,為其求取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