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可曾考慮清楚?”
蒲吾城外,賈詡面帶笑容的看著公孫瓚,眼中滿是探尋的光芒。
“此事……容某三思。”
公孫瓚躊躇半晌後,才用低沉的聲音答道。
“三思?”賈詡臉上立刻露出了怪異的神色,“恕在下無禮,實在不知君侯還有什麼可三思的。如此條件,觀我大漢四百載以來,又有幾人享得!若非君侯與陛下師出同門,又如何能享此殊榮?”
公孫瓚還是搖了搖頭,低聲嘆道:“條件雖好,但某志不在此。”
“好個志不在此,莫非君侯不想為漢臣?”
賈詡嘴角馬上露出了譏諷的笑容。
這個帽子實在有些太大了,公孫瓚豁然而起,怒視賈詡道:“你莫胡言亂語,我遼西公孫氏世受國恩,又豈有反叛之心!”
“既無反叛之心,君侯何不應朝廷詔命?”
“這……”
公孫瓚無言以對。
就在南方戰局如火如荼之際,賈詡卻已經抵達了常山。
依照林朝的吩咐,賈詡此行不僅有兩萬大軍做後盾,更是沿幷州而行,徵調了張燕麾下的五萬大軍,然後才來到常山郡,準備與公孫瓚來一波談判。
以賈詡的性格,當然不肯隻身入城去見公孫瓚,所以雙方便各領一千兵馬,於城外十里處相見。
不過今日的談判,進行的並不順利。
公孫瓚麾下雖然只有三郡之地,卻有數萬大軍,再加上這些年他早已習慣了亂世格局,在自己的地盤上當個土皇帝,又怎肯輕易放棄手中權勢。
哪怕賈詡開出了極高的價碼——拜為三公,食邑增萬戶,甚至是讓太子拜公孫瓚為師,一旦將來太子登基,他公孫瓚便是位在三公之上的太傅!
公孫瓚自然沒有反叛大漢的想法,但他也不想受制於人,可眼下的局勢,卻是不容自己搖擺不定了。
賈詡自然看出了公孫瓚的躊躇,當下繼續開口笑道:“君侯可知,最多再有半年,南方戰事就該結束了。屆時逆賊袁術授首,天下諸侯必然爭相往雒陽朝拜,天下自然歸於一統。
昔年群雄並立的亂世格局,早已一去不返……這天下本就是劉氏之天下,如今陛下踐祚登基,自當重現漢家盛世,還望君侯……莫要執迷不悟!”
聽到最後一句話時,公孫瓚眼中光芒一閃,似有所動。
有道是由奢入儉難,縱然心裡清楚自己現在手中的權柄並不該有,但真要上交朝廷,莫說他公孫瓚捨不得,換做其他人也一樣。
只是,賈詡還是有自信能說服公孫瓚。
“君侯,這些年陛下在徐州時常與人言,當年與君侯一起在盧公門下求學時,眾人皆以陛下出身貧寒而鄙之。唯君侯對其多有庇護資助,陛下心中感激,便以兄事之。
陛下還說,那時雖年少無所成,卻是陛下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