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真孝順,也是真能掙錢,剛才這一船要幾十萬了吧?”陳德龍感嘆到。
“我們哪好意思問啊,反正我覺得應該會五十開外吧。”陳貴平估摸著,他沒說雙頭鮑呢,大家都沒看到。
“阿平,還不看看你的新車,讓大家看看怎麼個好法。”陳桂安羨慕的看著漂亮的車身。
“二伯,我們總得回家洗乾淨換身衣服吧,這一身海鮮怎麼上車啊,以後我虎子弟弟要是用這個車去相親,哪個女孩子願意上車啊?那個海鮮臭都知道,好久不散的。”陳進亮可捨不得新車讓一身海鮮的大家上車,說的話也算是體面,沒傷人。
“大傢伙都在,以後我們兩兄弟都有車,誰家裡有個急事要用不用客氣,都是一家人,只要車有空就讓這倆小子開車送大家,小峰沒時間,大家都知道。”陳貴平看兒子說的話怕引起族人的反感,代表弟弟做主,本來他兩兄弟就是大方的人,兩個兒子跑腿是應該的,小峰不行,他是做大事的人,怎麼能被這些小事牽絆呢,兩個兒子他是看透了,能守著侄子給的這份家業就不錯了。
“放心吧,你們兄弟倆都是好說話的人,媳婦也和氣,鄉親們不會和你們客氣的,有需要會找你們,趕緊回家沖涼吧。”陳德龍聽侄子這麼說,很是欣慰,不能富了就高高在上,那樣不行,要多幫助人才行,哪個成功的人沒人幫?
“是啊,都是一家人,需要幫忙就開口。”陳桂生也表態了。
“行,等過年了讓遠子開車帶我去省城機場,小芬一家子回來過年,咱們去接她回來,省的孩子受罪。”陳桂安開口了。
“小芬一家子回來過年啊?好事啊,那一定讓小遠開車去接他姐一家,他們都在東瀛吧?”陳貴平一聽是這個二堂哥的大女兒陳金芬,定居在東瀛,老公也是江臺的二代華僑。
陳峰對這個遠嫁東瀛的堂姐有點印象,前世十年後好像捐了三十萬給村裡,還是挺不錯的人,要比陳峰大十多歲,三十多了。
大家說說笑笑的往家裡走去,陳德龍決定去侄子家裡看看,想問他能不能跟著做乾貝生意,畢竟打漁收入也就那麼回事,不太穩定,雖說最近海鮮多了起來,一天了也就是二三百塊左右。
“小叔,這個確實賺錢,你們家做我們也歡迎,小峰定下的規矩,假如需要我們幫你們銷售,一斤要收五塊錢,驗貨必須各格,一點次品不能要,要不然大家都做不下去,有時候出貨到港城高一點,昨天出貨到省城便宜一點。沒辦法親戚那麼多,讓誰做不讓誰做我們也沒權利,只能定下這個規矩。我哥在這裡,小叔我給你說實話,我們一個月不到賺了幾十萬,一斤兩三塊,三斤做成一斤可以賣到五六十,你說賺錢不賺錢?”陳桂生沒有隱瞞小叔,直接交底,大哥家裡兩個親家,和大嫂的孃家都開始學著做了,就看誰家收的貨多了。
陳峰無所謂的,大家都做他就弄去港城,還能賺的更多,自己兩家最終發展成二道販子也是好事,錢不少掙,還輕鬆了。
“阿平,阿生,小峰的規矩訂的對,要不然不用多久就會做黃了,你們賺五塊,還能剩下四五十利潤呢,這是應該的。那小叔一家就靠你們了,晚上我帶著你嬸子她們來學著做,我回去了,你們也沖涼吧,等會去坐坐新車。”陳德龍滿意的走了,他的壓力大啊,大兒子結婚三年,剛生了一個孫子,下面一個十九歲的兒子,一個上學的姑娘,還有一個十二歲小兒子,到處都要用錢啊!
陳桂平和陳桂生兩兄弟也是知道小叔陳德龍的家庭情況,能幫一把是一把吧,一輩子也是個苦命人,陳德龍是小房最小的一個,結婚的時候他父親已經去世,就一個老母親身體不好,哥哥姐姐家庭也不咋樣,幫不了什麼忙,日子一直過得苦巴巴的,孩子又多,三個兒子一個姑娘,一個接一個,喘氣的功夫都沒有,幸虧陳德龍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兩口子都很勤勞,日子還算過得下去,現在二兒子要找物件,老三老四要上學,壓力確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