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錢當下來看並不是特別多,但是已經可以讓這些電子競技俱樂部看到有盈利的苗頭。
只要電子競技真的可以成長為和傳統fifa或者是超級碗這種類似的賽事規模,那麼這些電子競技俱樂部就能真正盈利,而不是單純的用愛發電。
這也是竹遊星一開始就對多個最初創辦俱樂部的財閥們承諾的。
他們的付出在不遠的將來必然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在之前,米國和曰本之間的電子競技大戰就已經讓一些電子競技俱樂部賺到了點錢。
而這次,電子競技的規模再次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
之前只是幾個地方財閥加上游星電子娛樂的小打小鬧。
所謂的日美大戰也只不過是一個宣傳噱頭。
但這次由一個國家來操刀舉辦,那逼格立刻就不一樣了。
不過不是所有國家都能這麼做,韓國那是別無選擇了,電子競技或許會是一個翻身的機會,其他國家都有的是更好的發展方式,根本就瞧不上電子競技的,更不會將電子競技當做國家戰略級發展規劃。
可以說也就只有棒子略微奇葩的腦回路才能由政府牽頭做這種事情。
而事實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大賽開幕的次日,東京電視臺就將直播統計資料弄了出來。
網路直播觀看人數大約在一百萬的區間。
這一百萬人主要集中在米國和韓國,曰本只排第三。
而電視直播則是多家電視臺聯合直播,曰本這邊對電子競技的熱衷程度還是比不上韓國與米國,這略微有些讓東京電視臺意外,他們還以為能透過這次的賽事轉播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呢。
看來曰本國民還是更加守舊一些,傳統體育賽事還是佔據主流,他們還暫時無法接受這種全新形式的競技。
韓國倒是因為有政府推動,加上年輕人的追捧,收視率很不錯。
米國就更不用多說了。
在米國電子遊戲已經成為最時髦的東西,年輕人幾乎都愛玩,同時米國好勝心也很強,尤其是年輕人們,他們更想要看到在各種競技類的節目中米國佔據主導地位。
然後,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就是多項電子競技專案的大亂鬥。
首先街頭霸王角逐出了最終的冠軍,被一位來自曰本的選手奪得。
米國選手獲得了第二名。
這可是一個很值得宣傳一下的新聞,曰本經濟新聞當天就把最新的報紙訊息印刷出來,第二日全都是各種各樣對這位街頭霸王冠軍的溢美之詞,同時曰本經濟新聞還順便再狠誇了一頓街頭霸王這款遊戲,稱這款遊戲很好的宣傳了東方文化,讓格鬥的藝術成為現在最時髦的東西。
這樣宣傳其實是因為曰本經濟新聞有著遊星電子娛樂的股份。
經過多年打拼,那位竹遊星父親的朋友已經從一位專管實權的副董事晉升到了經濟新聞的新任董事。
他所掌握的資產和股份自然也是可以和曰本經濟新聞企業掛鉤的,他們會賣力的誇讚遊星電子娛樂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場電子競技大賽,竹遊星也參與其中,他親自為第一個獲得世界大賽冠軍的選手頒發冠軍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