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下朱翊鈞起,不少老太監和老嬤嬤,跟她講過不少廢太子的故事,本朝都鬧過幾起,成祖皇帝都想要換過太子,勸誡她要教導好太子。
“鈞兒,你從小隨著性子胡來,沒有半點儲君的氣象,聽說你最近不認真讀書,經常跑去湖邊釣魚,身邊盡是諂媚的太監,你父皇知道了內心會高興嗎?
以前就你一個兒子,你仗著這個勢,這些年大了,卻沒有一絲悔改的念頭……”
朱翊鈞聽著生母的指責,低著頭沒有辯解。
生母是普通農戶出生,沒有什麼文化,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今日的榮華富貴,所以患得患失,希望一切都穩定照舊保持下去。
父皇知道自己有主見,他只會高興。
父皇瞭解自己的身子,他需要的是能承擔起責任的太子,而不是唯唯諾諾的太子。
扭轉一個人的觀點,是不可能的,朱翊鈞早就放棄了說服生母。
“父皇希望你敬重高拱,你父皇肯定比你懂得多,聽你父皇的有什麼不好?”
“高拱蔑視我。”
朱翊鈞的話,嚇到了李貴妃。
“高拱作為閣老,如何會蔑視你?”李貴妃驚疑不定。
這是對高拱的汙衊,把事實形容的誇張了些。
高拱,內心是不認可十歲的孩子能處理好複雜的朝事的,哪怕太子很聰明。
從來都是把朱翊鈞當小孩告誡。
這沒錯。
但是,朱翊鈞不是一般人。
他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瞭解一些明朝的歷史,知道一些大勢,所以才會重視張居正。
蔑視幼主,這是歷史上高拱政鬥失敗後,被斥逐的一個理由之一。
李貴妃一時間沒了主意,臉色慌張起來。
皇帝病危,留下她們孤兒寡母,她一個婦道人家,哪裡懂得朝事,內心本就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害怕朝事不好,有人會欺負她們孤兒寡母。
想不到怕什麼來什麼,皇帝還在,內閣首輔就敢蔑視太子,等皇帝不在了還了得。
朱翊鈞趁這個機會,在母親面前上高拱的眼藥,也不是為了應付生母亂出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