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幾日,在文華殿終於等來了高拱。
在東廂房,請高拱安座,朱翊鈞詢問起了明實錄。
朱翊鈞打算好了,要和高拱聊一聊海瑞。
海瑞的《治安疏》,效仿古人賈誼向漢文帝上的《治安策》的先例,言辭激烈,要求嘉靖帝幡然悔悟,日視正朝。
同時,批評宰輔,九卿,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厲害,洗數十年君道之誤!
甚至說道,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懸槃,十餘年來極矣。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為什麼天下因為海瑞這道疏震驚?
因為,海瑞真的把生死置之度外,說出了整個朝堂都不敢說的實情!就像故事中皇帝的新衣一樣,揭開了真實的情況。
因為,十三年前,已有前輩上疏,被嘉靖皇帝賜死。
海瑞,真的不怕死。
“我聽聞,如今有人說海瑞,是維公祖久臥山林,於聖朝為闕典。既然如此,為何朝廷不起復海瑞呢?”
高拱沒有想到,太子竟然向自己問起海瑞的事。
海瑞做事太剛,名氣太大,隆慶皇帝登基後,釋放了海瑞,給了很大的實權,沒想到很快就讓整個朝堂上下深感頭痛。
海瑞先是整頓風氣,頒佈《督撫條例》三十六條,嚴格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官員不得出城迎接,設宴招待。
工作餐可以有雞鴨肉,但不得供應鵝和黃酒。境內的公文,一律使用廉價的紙張,禁止浪費紙張留下空白。
嚴禁各地府衙鋪張浪費,使用奢侈品等等。
海瑞的名氣之大,嚇得連江南製造太監都夾起了尾巴,不敢再坐八人轎子。
這只是開端。
很快,海瑞就開始嚴查各地豪強鄉紳。
明朝的豪強鄉紳,包括退休的官員和有文化培養讀書人的地主,同時多半也是宗族的長老。
包攬訟詞,武斷鄉曲,代替府衙維持地方治安,最大的問題,是透過巧取豪奪大量的土地,同時依仗特權拒不按照實際田畝繳納糧稅。
耕者無其田,稅收無由出。
牽一髮而動全身,無人敢動。
海瑞偏偏動了,動的還是常州和蘇州,大明朝財政的主要來源地。官僚權貴的集中點,豪門鉅富數不勝數,土地兼併也是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