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海群山聳立,峰巒起伏,終年雲霧縹緲,凝而不散,如同雲中仙境。
張良跪坐在矮桌前,目光盯著棋盤仔細思考。
“平日子房不喜歡按規矩辦事,為何下棋卻中規中矩, 莫非是故意讓我這個老人家。”荀夫子捋著花白的鬍鬚,臉上始終帶著笑意。
不論身為謹慎的儒家掌門伏念,還是溫和的二當家顏路,經常會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而不按套路出牌的張良,荀夫子卻非常讚賞。
“是學生愚鈍, 下棋不懂變通。”此時的張良雲淡風輕,比最初和諸葛策相遇時, 明顯成長了許多。
“果然行事和漢王策很像, 怪不得他很看重你,老夫之所以不收你入門,是子房自有奇遇,老夫沒有福分收你。”荀夫子把馬點在士角,絕殺張良。
“學生惶恐,當不得荀夫子如此誇讚。”張良趕緊拱手作揖,表示尊敬。
“還是差許多,漢王策對於老夫誇獎,都是照單全收,根本不會表現出任何害臊,他曾對老夫講過,過分謙虛是驕傲的表現,因為大家能看清楚你的能力,自己卻裝作惶恐之至的表情, 不過是做樣子而已。”荀夫子還是感覺諸葛策有意思,起碼不會因為他的身份,而有任何拘束的模樣。
“子房受教!”張良想起諸葛策這位老友, 做出動作大的嚇人, 從韓國的左司馬,到秦國衛尉,再到韓國大將軍,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智取王位。
簡直比寫還離譜。
“老夫想動身去漢國瞧瞧,下次與子房再見面,恐怕是在漢國的王都嘍。”荀夫子沒有繼續下棋的意思,這次特意叫張良過來,就是簡單的告別。
張良臉上雲淡風輕表情消失不見,轉而變得驚訝不已。
荀夫子地位和身份擺在這裡,儒家輩分最高的長者高人,是儒家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另一位儒學大家,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試問各國哪個君主,不想把荀夫子請過去,諸葛策是如何做到的,張良確實想問下。
荀夫子能看出張良好奇心理:“韓非那個逆徒,來信稱老夫平時為人嚴苛,儒家的弟子們不敢親近,萬一等老了不能動彈那天,沒有人願意伺候我。”
張良聽完差點笑出聲,這段話絕對是諸葛策想出來的點子,不然給韓非十個膽子,也不敢這麼寫。
“漢王策倒是挺會擠兌老夫,不過他提出免費學校的構想,老夫彷彿已經看見,人人都能有書讀,百姓和王孫貴族知曉遵循律法,明白事理的盛世,所以老夫決定出任校長,順便參加逆徒的婚禮,連寫信都要別人教,真是丟人到家。”
荀夫子沒有半分惱怒的表情,而是當時被諸葛策所講的學校構想吸引。
九年義務教育,學習各家文化之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原百姓將再無文盲。
閒來無事和韓非一起編撰律法,打造新的盛世。
“學校的構思,韓兄送來信件曾提起過,子房讀完後確實感到震驚。”張良覺得大漢要是真的能統一天下,將是萬民福分。
“伏念親近秦國,公子扶蘇又在桑海學習,老夫去了漢國,也能為儒家說著好話,不至於以後寸步難行。”荀夫子恨鐵不成鋼,伏念終究是年輕些,沒能看清本質。
墨家提前雪中送炭,等天下統一,能有他們一席之地,如果儒家還是感覺讀書人盡出儒家,無論哪國都離不開他們,那應該多聽諸葛策關於學校的構想,免得將來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