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說:“放心,我會的,她老人家也是我們的郝奶奶。”
大娘扶毅虹下鋪後,她一邊忙乎一邊向毅虹介紹給死者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作用。
大娘在郝奶奶臉上覆蓋上了黃元紙,亦稱蒙臉紙。據說,這是隔絕陰陽的紙。如果不用紙蒙臉分隔,就分不清陰陽,死者就進不了天堂,連閻王爺也不肯收留,有可能成為飄忽不定的孤魂野鬼或殭屍鬼。
毅虹把蒙臉紙扶正,多麼希望郝奶奶步入天堂啊。她情不自禁地抓住郝奶奶的手,冰冷冰冷的,她心疼了。就把自己的皮夾克脫下蓋在郝奶奶身上。大娘說,不能給她蓋皮衣。傳說死人穿蓋皮衣後,轉世投胎會變為畜牲的。也許受這一傳說的影響,在十里坊,死者穿的五領三腰的壽衣多為棉或絲織品。
毅虹嚇了一跳,連忙把皮夾克拿下來。急著問,大娘,就蓋了一會兒,有沒有事?大娘說,衣服還沒有焐熱,不會影響投胎。
大娘說得那麼肯定,就像是地府裡負責投胎工作的幹部。毅虹懸著的心放下了,心裡十分感謝大娘的吉言。
大娘怎麼吩咐,毅虹就怎麼做,做得是那樣的虔誠和一絲不苟。
先在郝奶奶頭前腳後各點燃一盞油燈,給老人家引路。再用一箍香置於郝奶奶手中,視為打狗棍,供她路遇惡狗時防身。又在郝奶奶口袋裡放一些零錢,用於途中打發小鬼。
還在郝奶奶頭前的地上放置一口舊鐵鍋,並在鍋裡燃燒壽紙俗稱千張紙。燃好後,將紙灰倒入專門縫製的白布袋裡,系在郝奶奶腰布帶上。讓郝奶奶腰纏萬貫,享受榮華富貴。
緊接著,在郝奶奶頭前放置三個盛滿飯的酒盅和一個香爐,並在香爐中點燃三根香。毅虹也不知這是啥意思,估摸著郝奶奶餓了,給她多供幾盅飯唄。她索性把三個酒盅換成一個大碗,盛滿飯讓郝奶奶吃飽肚子,好趕黃泉路。大娘哭笑不得,立即把大碗又換成三個酒盅。
在民間人去世後,停靈三日,子女守靈,以盡孝道。守靈期間,在死者的頭前,除了擺放三個盛飯的酒盅外,還需放置一隻香爐,點上三根香,並且時刻注意香的燃燒位置,在死者出殯前,要保證香不熄滅。因為古人認為,香是唯一能溝通陰陽兩隔的媒介。只有香火不斷,死者才能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子女的孝心。
一盅飯對應一根香計三組,分別代表了天、地、人。也就是敬天敬地敬人,這裡的人指亡者的先人。顯而易見,這樣的習俗,是希望天地人護佑剛剛離世的人。
毅虹慶幸,好在有大娘幫忙,不然會鬧出許多笑話不說,還會給郝奶奶帶來多少麻煩啊?
“毅虹,來幫忙,把兩扇大門卸下來。”大娘叫喚的同時,已經把一扇大門提脫臼了。毅虹協助大娘把兩扇門卸下來,分別斜放於大門外兩側的牆壁上。
有人離世後,民間有敞開大門的習俗,而卸掉大門是十里坊地域慢慢形成的獨特習慣。這實際上是同時對陽間和陰間報喪即把信,既便於活人弔唁祭祀,更便於陰差出入,接收死後魂魄,領去地府報到。
相傳,十里坊有位道人去世,靈魂離體後仍然留念陽間煙火,便掀起一股陰風,把敞開的大門掩上。前來接收魂靈的陰差吃了閉門羹旋即打道回府,道士被安葬在通揚運河邊後陰魂不散,三魂七魄恍恍惚惚,飄蕩不定。河邊常常上竄綠火,與附近亂墳場的鬼火連成一片。打那以後,十里坊有人離世就卸掉大門,而且兩扇門必須醒目地放於大門外兩側的牆壁。
此後三天三夜即郝奶奶安葬之前,毅虹一直沒有閤眼。為免郝奶奶在黃泉路上趟水,毅虹嚴格執行習俗,不沐浴、不洗臉、不洗腳,不洗衣服,連吃飯都不泡湯,披麻戴孝晝夜守候在郝奶奶身旁。她十分珍惜郝奶奶入殮前與她在一起的時光,片刻都捨不得離開她。毅虹想透過入殮前的守夜,慰藉她心中的偉人郝奶奶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