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修長有力的手再次接過手術刀,刀身被無影燈對映出雪亮的光芒。
浮嵐廳前門口,一個高年級臨床系女生緊張地握起了拳頭,喃喃道:“可不要開腹就死啊!很多病人就這樣死的。”
一個低年級的男生問道:“為什麼會開腹就死?”
高年級女生簡短答道:“開腹會明顯加快出血。”
“哦。為什麼?”
這種常識性問題都不懂?學渣。
高年級女生雙眼緊緊盯著畫面,不再理他。
對於醫生來說,這確實是常識。
沒開腹的時候,大量的鮮血被堅韌腹壁擋住,產生較大壓力,反過來壓迫主動脈的破口,大大減緩出血。
一些患者因此獲得喘息機會,凝血功能得以發揮作用,血塊暫時堵住了破口。
這也是部分主動脈破裂患者能活下來的關鍵。
但一旦切開腹壁,壓力驟減,血塊被衝開,腹主動脈出血會暴增。
往往沒開腹還活著,開腹就死了。
低年級男生沒等到答案,還不死心,又追問道:“不開腹肯定死,開腹也會死,那怎麼辦?”
高年級女生指了指畫面。
畫面上,手術刀切開腹膜。
這是腹腔與外界的最後一道屏障,腹膜綻開的一瞬間,早就淤積的鮮血奔湧而出。
如果是其他不那麼危急的手術,正常操作方式應該是切開一個小口,僅容吸引器頭進入。
然後吸引器會吸淨積血,此時再將腹膜切開到需要的長度,整個術野就乾乾淨淨,不影響下一步操作。
但這是什麼病?
你一邊吸,主動脈就一邊噴,永遠吸不乾淨。
真吸乾淨了,人早沒了。
所以通常操作是一邊照常開,一邊吸血。
力爭最快速度找到需要阻斷的那個點,而不是追求最舒適方便的操作環境。
此刻,滿廳目光匯聚在鮮血流溢的術野上,但見畫面上伸過一隻彎盤,主刀的手將手術刀往彎盤上一丟,又往邊上一伸,再縮回來時,手上多了一把長長的無損血管阻斷鉗。
下一秒,主刀的左手、右手的阻斷鉗往切口疾插而下,沒入鮮血的汪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