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很不錯,你們生產出來了嗎?”亨利又問道。
蘇羽帶他去工廠參觀,指著眼前一臺外觀粗糙而且正在工作的電動機,“這就是我們生產出來的機器,但因為工業水平的原因,所以外觀很粗糙。”
亨利認真想了想,道:“工業是配套的,並不是單獨一個體系,不過如果使用電動機和發電機的使用者增多,這些工業水平肯定也能得到提升。”
“這是當然,我們相信美國或許會是世界上第1個進入第2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不過這並不是靠我一個人來推動。”
蘇羽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這裡面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進入第2次工業革命。”
為什麼要削尖腦袋加入美國科學院,自然是為了推廣這些東西,只有推廣出去,他才能鍍金才能賺錢,才具有號召力。
“我已經將斯坦福發電廠的考察結果遞交上去,如果那些政客不是傻子,肯定能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能量。”
亨利認真道,“到時候我會想辦法吸納你成為美國科學會的會員,即便你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哪一個美國人不是移民的後裔?”
這正是蘇羽想要的結果。
亨利在工廠裡認真參觀完之後,就提出開始研製無線電報,畢竟他可不是專門來看工廠的。
儘管無線電報是基於他的研究理論,但真正上手的是蘇羽,他只能簡單打下手。
在很多他看起來暫時沒辦法解決的地方,都被蘇羽採取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解決,畢竟後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剽竊了不少人的發明。
不過整個實驗室只有幾個人,所以每天幾乎都可以算得上加班加點在工作。
持續忙碌半個月後,搭建了一個粗糙但實用的實驗裝置,因為趕時間,所以蘇羽都儘可能往大了整,看上去就是大黑粗的裝置。
儘管莫爾斯在1837年就成功地發明電碼,而且也建立長距離的通訊網和橫跨大西洋的電纜。
但架電線、鋪電纜都是很費事的事情。
亨利對這種不經電線電纜而直接傳遞資訊的方式帶有前所未有的激情。
眼看著這套看上去實在是太簡陋的機器成功鼓搗出來,他顯得很激動:“夥計,咱們這就成功了嗎?”
“大概也差不多。”蘇羽說道,“但因為我們趕時間,沒有製作太驚喜的,但我認為已經實現了通訊,發射臺距離這裡大概有10英里,現在我們點火通知發射臺那邊傳送訊號吧。”
說完,他親自點上院子裡的一堆火,他要用這種方式讓發射臺那邊看到,並透過發報機向這邊傳送訊號。
很快,受到發射臺那邊的人就看到院子裡生起的濃煙。
幾秒鐘後,一陣嘀嘀嗒嗒的聲音就透過蜂鳴器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