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美洲1866> 第94章 還是手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章 還是手搓 (2 / 3)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堅信,無線電真正的發明者是俄國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海洋工程學院物理教授波波夫。

因為這兩人在1895至此1896年期間進行無線電接收的試驗和組裝。

但是,是義大利的馬可尼在1896年6月2日,首先用其莫爾斯訊號傳遞裝置申請專利。

此時有線電報已經被髮明出來。

但是這種方式面臨著諸如鋪設導線、維護保養等諸多問題,人們急需透過無線的形式進行資訊傳輸,於是無線電報被許多科學家和商人提上日程。

特別是英國人麥克斯韋提出電磁波理論之後,更是有不少科學家打算攻克這一難題。

只不過這些科學家都已經碰壁。

要不然也就不會有馬可尼什麼事情。

但現在蘇羽要鑽研這一領域,因為他要加入美國科學會,需要一塊足夠厚的敲門磚,足以把這些美國佬給敲暈的磚頭。

發電機電動機,這些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所研製出來。

雖然也算得上是偉大的成就。

但並不足以讓他這個華人能夠被高傲的美國佬平等對待。

所以,選擇蘇羽要剽竊馬可尼的無線電報機原理。

對於馬可尼遇到的第1步,蘇羽在薩克拉門託市就已經和亨利試驗過。

就是製作一個電波產生機和電波接收機。

不過這種裝置的接收並不靈敏,即便馬可尼折騰好幾年都沒搞定,直到凝聚檢波器的發明,讓馬可尼將之改良來替代接收機上的火花隙,才使得接收器的靈敏度大增。

從第一個發明這玩意的人一直到有人將其完善,這一過程足足花了不少年頭。

並非是科技水平不行,而是要去研製一種只知道原理,但都沒見過的東西,那肯定會很困難。

更何況馬可尼的檢波器是用玻璃管制成,管子包含兩個間隔開一小段距離的電極,兩者之間的空間中有鬆散的金屬屑。

當射頻訊號施加到器件時,金屬顆粒將粘附在一起或“凝聚”,從而降低器件的初始高電阻,從而允許更大的直流電流流過器件。

在接收器中,電流將啟用鈴聲,或莫爾斯紙質磁帶錄音機以記錄接收訊號。

但現在蘇羽站在這些人的肩膀上,依賴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手搓出來。

而且還繞過這種金屬屑檢波器,直接上手更為靈敏的電子管檢波器。

因為只需要在二極體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入一個柵板,就能變成一隻真空三極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