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領神會,不往外傳才怪。
“請問一下陳之行,這部劇聽說是一人分飾兩角,你表演這個方面有沒有什麼壓力?”
陳之行沉吟半晌,“還是有壓力的,不過這種表演的情況在各大影視劇中不少,我有很多的前輩可以借鑑。”
“您能列舉一下麼?”
“比如《雙龍會》、前段時間的《寒山潛龍》,比較多借鑑的是《方謬神探》。”
張偉建的演技其實不太出眾,畢竟香江自從落寞之後留存下來的和能出頭的都是一地的精英,橫向對比之下,他自然不算最好的那幾個。
陳之行在他身上學到的也不是表演方式,而是表演的思路。
按照馮遠錚的點撥,關宏峰和關宏宇兩個角色不是一體,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說起來容易,但是在兩個角色互相模仿時,這種表演的邊界就顯得難以捉摸。
而張偉建飾演的黑白配就十分一目瞭然。
究其原因,陳之行一開始將主體的關宏峰看作水,而將處於客位的關宏宇看作鹽,這種以戲份區分主次的理解讓他困擾了很久。
在之後將兩者分為水和油一般毫不相容,但是又能放在一個容器之中,才算是真正的將兩個角色演活。
“其實每一部劇中的角色突逢大變,性格發生了變化,都可以看作一人分飾兩角。”
畢竟在表演時是要屈服於場景和預算的,拍攝順序不是性情平和——突逢大變——性格變化這種順序。
而是上一幕平和,下一幕就變得狂暴,中間摻雜著各種意外。
陳之行說著,臺下的記者唰唰的開始記錄起要點。
他們初步確定了一件事,陳之行是真真切切的學習且理解的,否則不能說的這般頭頭是道。
那麼對於陳之行在這部戲中的表演,他們應該也可以換一種風向進行宣傳。
“那你們對《白夜追兇》的點選量超過同時期的其他網劇是否有信心?”
王瑋板直身子,之前他的發言都有些隨意,但是在面對這個問題上,他卻不再準備敷衍了事。
“有信心。”
支撐他的底氣來自於兩次審片。
一般在電影上映之前,都會有兩次審片的環節,有的大劇組甚至還有極小範圍的點映。
第一次審片是主創內部審片,發現各種問題後集中處理。
第二次審片是召集部分觀眾放映部分內容,收集觀眾的意見,刪減或者補拍一些橋段。
兩次審片的效果已經不能用不錯來形容,而是十分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