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縣什麼人最多?農民最多,農民兄弟們,最容易受到壓迫和剝削,根子是什麼呢?很多人說‘老爺們賞飯吃’‘農民的孩子大了是農民,老爺的孩子大了是老爺’‘老爺們有人有槍’‘都是命’等等,對此我是完全不贊同的,但偏偏很多農民兄弟都被忽悠住了。我要告訴大家,農民是最有力量的群體!很簡單的道理,誰不吃飯吶?那這飯從哪裡來?不可能是憑空出來的!都是勤勞的農民兄弟們背朝黃土面朝天種出來的。之所以容易被忽悠,只是說農民兄弟們,往日的世界太窄了,也缺乏瞭解世界的手段,歸根結底,吃了沒文化的虧。”
李無眠的話深入淺出,很快讓佔據一大半的農民們陷入思索中。
“所以明教往後的日子裡,將會大力興辦夜校,我有三個希望。一是希望知識分子們,不要抱著高高在上的姿態,互相學習;二是希望農民兄弟們,不要抱著不以為然的心態,增長見聞。第三個,我用一句詩表達。”
李無眠望向知識分子的傑出,眾人受目光加身,俱皆與有榮焉:“春風楊柳千萬條。”
不僅僅是知識分子,許多人心中劇震,這就是明尊的期許麼?
從來沒有一朝一代,會希望最下層的人站起來,無不是想盡辦法封閉百姓的眼耳口鼻,畢竟愚民才好湖弄。
此時此刻,才知道他的野心,竟是如此恐怖。
六縣的農民傑出們,信誓旦旦保證:“明尊,你放心,俺們全都聽你的!”
李無眠微微無奈,說農民是最善良的人吧,一點也不過分,一旦他們認準了你,你自己不作死,是不可能顛覆心中的印象,作為明教發展中,分到田地的貧下中農,對明教,對他本人的擁護,比任何群體都高。
高到甚至盲從的地步,這當然不是李無眠想要看到的。
笑了笑:“也好。”
農民傑出們聞言,頓時如聽仙音,於是往後學習文化,端是刨根問底,絞盡腦汁,鬧了些小小笑話,且不多提。
李無眠繼續道:“人活一世不容易,衣食住行都是基本,明教不單單要解決這些物質生活的需求,我還希望大家,做人,要有個人樣,活著,要有個活法。具體有個什麼標準呢?達成什麼標準才算是有人樣有活法呢?要我說,標準這個詞,也是造出來忽悠人,我見過許多人,用某些人制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幸福水平,追求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明明不需要,偏偏拼命追求,好像沒有自己就不幸福一樣。常言道,三人成虎,只要一個人進了套子,拉著別人下了水,導致一堆人沉溺其中,屆時你想清醒都難。”
臺下眾人細心聆聽著,尤其是某些人,似乎十分尷尬。
“吃一口飯付出的時間是為了活著,這個時間之外的就是活法。放工了,農閒了,可以做做別的嘛,我鼓勵大家去做,像什麼唱歌啊,跳舞啊,練字啊,琴棋書畫,都可以瞭解瞭解,說不定有自己不知道天賦呢?沒天賦也不礙事,喜歡就好,明教後續會組織一批文藝工作者,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當然這個不是強制的。”
臺下的工農傑出們驚呆了:“那不都是藝術麼?老爺們的享受麼?咱們能搞麼?”
李無眠笑道:“有什麼不能搞的。”
農民傑出裡的喬老三大聲道:“我懂了,明尊不是給工人兄弟們寫了一首歌麼?叫《咱們工人有力量》”
臺下的工人們一個個都挺起了胸膛:“那可不,幹累了一唱,渾身都是幹勁!”
農民兄弟們急眼了:“明尊,你給咱們也搞一首唄!”
臺下頓時眾志成城,倒是出乎意料,李無眠笑道:“好好,農民兄弟們也作一首,就叫《翻身農奴把歌唱》”
同樣的輕快,同樣的明朗,他唱了一遍,第二遍農民兄弟們便會了,工人兄弟也跟著唱了起來。
浩浩蕩蕩的歌聲,如同奔流不息的長河,在這偌大的場中迴盪不休。
天邊幾朵不知名的白雲都被震散了,暖暖的陽光普照大地,也照在每一張爽朗的面容上。
在這一刻,他們知道,卑賤已經掃進垃圾堆裡,每個人擁有著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