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詞條
百度百科
商朝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稱殷商,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商的先世商族是興起於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傳說它的始祖契與禹同時。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1],在亳[2]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1][3][4]盤庚死後,王位由其弟小辛繼立。小辛死後,傳弟小乙。小乙死後,繼立的是自己的兒子武丁。在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是商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5]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6]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5]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7]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8]商朝勢力範圍以內和以外分散有許多遠較商族落後的方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5]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概述內圖片來源:《中國歷史地圖集》[9])
中文名商朝
外文名Shang dynasty
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帝王成湯、盤庚、武丁、帝辛等
都城亳、殷、偃師等[10][11]
相關影片
檢視更多
共30個詞條
共9個詞條
共25個詞條
共67個詞條
共20個詞條
快速
導航
國號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13][14][15][16],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17]君主仲丁時,商朝的國都開始了頻繁的遷移。至盤庚時,又將國都遷至北蒙,改名為“殷“”,[18]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此建都長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19]“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對商先王宗廟所在的商國舊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稱[20][21],在戰爭中稱呼己方軍隊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擁有對整體國家或族群的泛稱。甲骨卜辭、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尚書》《史記》等文獻稱呼商朝為“殷”,這兩種稱呼並見於先秦的文獻中。元明時代的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22]。在先秦文獻中,《尚書·召誥》用“大邦殷”稱呼商國。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辭資料中,尚未發現可解讀作“殷”的甲骨文字。商朝國號怎麼來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時拾史事
贊999+
閱讀10萬
歷史先商時期中國學術界關於商部族發祥於何處主要有五種觀點:陝西說、山西說、東方說、幽燕說、東北說等。[54]
契商人原出於東夷,[55]是東方夷人的一支。[56]在商族神話中,其始祖神帝嚳化身為玄鳥,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商族誕生神話反映了帝祖合一的觀念,其始祖神就是上帝。[53]《史記·殷本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23]”。相傳契是簡狄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24]堯稱帝時,封帝嚳之子契為司徒,後被封為玄王。商的始祖契大約與夏禹同時,帝舜時期,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14][15][16][13],建立商國。[13][17]這種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故事,反映出商也和世界上其他氏族一樣,經歷過漫長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大概傳到契,商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因為契以下的世系就是按父系排列的。[66]契的兒子昭明由商邑遷居至砥石。[25]帝相十五年,契的孫子相土在趁姒相由商丘遷都於斟灌(帝丘)之際,遂遷回商丘。此後,相土馴服了馬,發明了馬車,開始向東方泰山附近發展。[26][27]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孫冥因治水而死於水中[28],商人“郊”祀之。契的六世孫王亥馴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還發明瞭牛車,用牛拉貨物,開始發展以物換物的商業貿易,使商國逐步強盛起來。[24]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29][30]勢力崛起孔甲下傳四世,夏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履癸(桀)繼位。相傳,夏桀非常殘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為擺脫孔甲以來的日益衰敗的局面,桀加強了對內的統治,堅決鎮壓異己力量,據說他斬殺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壓手段並未達到其目的,而是加劇了人民對他的痛恨,人民甚至發誓要與之同歸於盡。到夏桀之時,夏王朝的統治已處於嚴重的內外交困之中。與此同時,興起於東方的商族則有較大發展,並逐漸強盛起來。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孫王亥透過進行商業貿易,使商的勢力逐步強盛起來。[24]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1],建立商朝。在商湯的領導下已積蓄了滅夏的實力。湯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他在成商部族首領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著手建立新的王朝。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遷至亳[2]《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偃師,屍鄉,殷湯所都[10][11]孔安國曰:“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2]”史記正義按:亳,偃師城也。商丘,宋州也。湯即位,都南亳,後徙西亳也。[2]《尚書·書序》中注曰:“亳,今河南偃師縣有湯亭。”[31]
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