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莊,古代社會風俗產物之一,起初,義莊的作用是一個大家族,有人窮有人富,為了接濟貧苦的同宗族的兄弟,富有家庭就會拿點錢出來舉辦義莊,接濟貧困家庭,提供幫助,其中包括公田、祠堂、私塾等等……這一形態發展到瞭如今,也就衍生成了世家家學。
後來隨著社會形態的變遷,義莊的種種功能都隨之退化,最後成了純粹的祠堂,再往後,就變成了暫時安置屍體的地方了。
‘後事怎麼辦呢,連買棺木的款子也不夠,怎麼能夠運回家,只好暫時寄託在義莊裡。’
——魯迅《彷徨》
白離的時代,根本沒有什麼義莊,人死了,要麼是醫院的太平間,要麼是火葬場的骨灰盒。
他對義莊的認知,源自於生前上個世紀的殭屍片,林正英出演的殭屍片中,有不少劇情都發生在‘義莊’裡,因為是存在屍體的地方,但凡沒有下地埋葬的棺材都會存放於此,自然也就成了殭屍道長之間的交鋒主戰場。
作為當代臥虎,白離也在平水鎮斬過一次屍煞,對殭屍的恐懼感,早已隨著遠去的童年一同變得黯淡。
這種除了力大無窮之外,連飛天遁地都不會的不死族有什麼可怕的?
也就跟魂三灰燼五五開吧,反正都是膝蓋不能彎曲,加一個高點的門檻就能把它堵在門外一整天。
如今這個義莊也基本上成了單純的擺設,各地的義莊要麼荒廢,要麼被拆除,裡面更是空空蕩蕩,連一具棺材都找不到。
沒了屍體,哪來的棺材?
這巴掌大的小盒才是永遠的家啊。
白離坐在板凳上,坐在點燃的火堆旁,打算就此將就一夜。
白狼已經打起哈欠,不一會兒便閉上眼睛,起初它睡著時一點聲音都沒,現在偶爾會打個小小的呼嚕聲。
臥虎仰頭喝了口酒,將樹枝丟入火堆,抱著刀,斜靠在板凳上,淺淺入眠。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都已經無限放低了。
過去睡覺講究幾星級賓館,現在睡覺有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地方就足夠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轉眼來到了下半夜。
忽然間,聽到遠方有鈴鐺聲。
深夜冷寒,冬至時節,半夜已漸起白霧。
白霧裡傳來叮鈴鈴的鈴鐺聲,昏黃色的燈籠火光若隱若現。
燈籠火光後響起了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鈴鐺響一次,腳步聲落下一次,整齊中,腳步聲有輕有重。
鈴鐺大約響十次,就伴隨一次不算很重的鑼聲。
鑼聲沉悶,不同於響亮的銅鑼,也和打更人的梆子不一樣,這道聲音擴散不遠,穿透力不強,倘若說普通的銅鑼是孩童的哭喊,這聲則像是老人的咳嗽。
風中忽的飄來一張白色紙錢,落在了火堆中,被烈火點燃,瞬間化作一團虛無,連灰燼也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