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秦:我替陛下開了掛> 第150章 後勤運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0章 後勤運輸 (2 / 2)

古時候,國家想往前線運糧,實在是太難了。

古時候的運輸條件極其有限,所用的力量,無非是人力和畜力,有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使用河運。

大秦要不是擁有直道,攻打匈奴和東胡的時候,絕對沒有那麼快就結束了戰鬥。

而使用人力和畜力的話,就會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糧草的消耗問題。

要知道,人和牲畜往前線運糧,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消耗糧草的。

而且,消耗糧草的數量,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

比如在明朝的時候,從江浙一帶往北方的宣府大同前線運糧,消耗比可以達到三比一。也就是說,路上消耗三份糧草,才能往前線運一份糧草。

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沿路修建糧倉就成了選擇,但是糧倉本身又成了敵人首要攻擊的目標。除此之外,駐守糧倉的人非常出現貪汙,倒賣糧倉中糧食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

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兩個貪汙點,一個是吃空餉,另一個就是糧草軍械。

秦朝的時候,就專門修建了一種叫做“甬道”的通道,是秦人作戰專門修築的後勤補給線,兩側有土築矮牆隔絕,非軍事用途不準上路,其實甬道的用途就是軍用的高速公路了。

而楊子墨的想法就是搭建專業化的後勤保障部隊,開發新式的運輸工具,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糧草消耗。

現在大秦境內分包給商賈的道路建設專案,就是修建更多的水泥道路,構築大秦的全國道路網,有了水泥道路,大秦戰時運輸物資的道路就不會受天氣的影響。

而且全國的水泥路建設,都是按照帝都、郡城、縣城的排列順序依次修建的。

咸陽與重要郡城之間修築的是八車道,郡與郡之間修築的是六車道。每一條道路都能供大秦最大的駟馬戰(四匹馬拉的)車通行。

秦國之前就修建了幾條重要的馳道。

有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

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

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

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

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

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從《漢書·賈山傳》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築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

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

現在的馳道都被水泥道路所代替,寬度維持在八輛駟馬戰車並行的寬度,取消了專門用於皇帝出行的部分,改為皇帝出行的時候,臨時佔用中間四條道路。

這樣一來就降低了修建的規模,畢竟69米寬的道路在後世都很少見,不僅利用率非常的低,而且還很耗費人力、物力。

而泡麵的研製成功,更是直接把糧食做成成品的食物,減少了運輸的規模,降低了運輸成本。

有了泡麵,大秦就能因此開發出便於急行軍、遠距離奔襲的行軍單兵食品。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