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
楊子墨摟著婉娘,牽著閨女的手走下了的馬車。
沿途大片大片的農田上除草施肥的農夫,望著路過的龐大隊伍,紛紛停下了手中的農活,跑到了道路兩側大聲呼喊。
顯然這些百姓從隊伍的旌旗上認出了一個“楊”字,這是他們特意去學習的幾個字之一。
他們能夠有如此好的生活,除了有一個英明睿智的皇帝,還有一個為老百姓著想的國師。
百姓在自家孩子的幫助下,特意學習了“秦”“楊”兩個字,就是為了能夠認出皇帝和國師的身份。
雖然曾經的楊子墨不是北方人,但是在泰安縣生活了多年,讓他感受到了一種難以割捨的感覺,這就是家鄉!
“侯爺,需要通知泰安縣令嗎?”
陳平上前問道。
和韓信等人留在護衛隊的人一樣,此時還未展現出自己本領的陳平留在了國師府,或許是因為敬佩國師的作為,這就是韓信等人留下的原因吧。
“不用了,直接去岳父家中。”
楊子墨把妻兒送上馬車,自己則親自駕車,揮鞭向著青牛村的方向疾馳而去。
“侯爺,你慢點!”
陳平趕緊招呼著眾人追了上去。
泰安縣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自從始皇泰山封禪,行宮落於泰安城後,這個小縣城因為同名漸漸被人所熟知,真正讓它享譽天下的是國師出生在這個不知名的小縣城。
大秦國師,鎮國侯楊子墨在大秦的名聲可是如日中天,整個濟北郡的人都以此為榮。雖然一路上隊伍特意低調行事,但是此刻衣錦還鄉已經到了家門口,又怎麼會繼續低調下去呢。
雖然楊子墨吩咐了不用通知縣令等人,但當他把國師府的旗幟舉起來的那一刻,整個泰安縣的人都知道了。
還未走到青牛村的隊伍,此刻還不知曉整個泰安縣的有頭有臉之人都已到了青牛村,更有泰安城的郡守帶著城內權勢之人往青牛村趕去。
駕車趕到青牛村的楊子墨也被此刻的場景所震撼,寬闊的道路上站滿了人群,縣城所有的縣卒都努力在兩側維持秩序,生怕有人衝撞了國師。
“我等拜見國師!”
人群前方的泰安縣令帶著眾人紛紛行禮道。
“賀,國師榮歸故里!”
神情激動的人群看著馬車前早已褪去稚氣的男人,再次行禮。
看著人群前方兩個男子扶著兩位雙鬢花白的老人,楊子墨快步上前叫道:
“爹!娘!不孝子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