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辯方丈雙眼眯縫著,緩緩看向正浸泡在藥池之中的矮瘦和尚,開口當先仍是一聲緩緩響起的佛號。
「阿彌陀佛。二位檀越,師弟安仁上人習武,實則也是一件無可奈何之事,這也是家師本無禪師,臨終前難消的遺憾……」
弘辯方丈語帶唏噓地告訴二人,自己這位師弟安仁僧,當初的佛法修為實際上遠比自己精湛,這個悉檀寺方丈也本該由他擔任的。
在弘辯禪師還在苦讀佛門經書時,安仁僧早早便無師自通地悟得四禪八定,晉至一心不亂的無相無念之境,進境堪稱百年之未有,本無禪師原本也寄予厚望,認為安仁僧勇勐精進下去,很快就能超脫四禪舍離色界,直至打破三界車輻,遠離一切惡業,成就阿羅漢果位也不是痴人說夢。
可世事無常,誰也沒想到這眾望所歸的安仁僧,會在某一天深夜找到師父本無禪師,身如篩糠地告訴師父自己參悟《華嚴經》時,腦海裡忽然不可抑制地,生出了無有因果之見和常斷見等種種邪見。
本無禪師忙問,他是如何知曉邪見的。
安仁老老實實地說道,自己夢中聽聞有人在菩提道場處,開演法會說《華嚴經》六品,聽聞之後邪見就不可抑制地滋生了出來,再也無法進入禪定。
本無禪師當時心中警鐘大作,持法杵在手喝問道,「汝還見佛麼?佛拈花在左手乎?在右手乎?」
讀佛經鑽牛角尖的僧人常有,本無禪師佛法精深,自然不是全無應對經驗,隨即拿出棒喝之法,想讓對方能迷途知返——對於這個門下最最有為的弟子,本無禪師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對方為何會陷入如此這等淺薄的迷見。
世間邪見三百六十種,安仁僧所說的無有因果之見,指的是認為行持善法沒有功德,造惡業沒有任何過患,前世後世不存在,三寶沒有功德,佛沒來過這個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獄是謊言。
這種稱為無有因果的邪見,屬於特別可怕的歧途,假如見解沒有擺正,那學佛就成了一種抱佛腳求安慰的方法,絕不可能深入佛法三昧。
而常斷見分為常見和斷見。認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創造一切的,這些看法都叫常見,是承認造物主常有的邪道,斷見;而認為一切諸法自然而生,前世後世、因果不虛、了脫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觀念,則屬於因不願造惡業而否認因果的斷見。
如果按照佛門《四分律》中所說,即使生起一剎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不能再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體中,前宋時甚至有佛弟子因此此事輕生跳崖,本無禪師怕安仁想不開,故而「見」之一事進行開悟。
禪宗以「左右」開示講解「見」這一狀況,是為了告訴弟子不可執著於見,佛拈花不在左手,也不在右手,因而無左右分別,一有分別則心滯於執,所說的邪見正見則全都是妄念了。
本無大師以此情景應對機鋒,實則是為了接引學生,殊不知安仁僧聽完之後苦笑不已,告訴師父自己腦海中知道明知道生出了邪見,卻並不認為是邪見,似乎是自相續中隱藏的邪見種子,正被智慧火慢慢滋養生來,恐怕再也無法擺脫其中了……
「弘辯方丈,所以安仁上人屬於是學佛之後走火入魔了?不知那時候的安仁上人年紀多大?」
江聞出聲詢問,對於讀《華嚴經》能讀得走火入魔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據經典記載,那可是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畢缽羅樹下的金剛座上結跏趺坐,夜睹明星而體悟,解脫而得正覺後所說,最後深藏龍宮直到龍樹菩薩開啟的正法,想不到還能被逆練?
弘辯方丈閉目思索片刻,回答道:「約莫十二三歲的年紀。」
江聞倒吸一口冷氣。
十幾歲就能達到青出於藍的境界,安仁上人不愧是百年一見的學佛天才,這在講究明心見性的禪宗裡,堪稱是一等一的宿慧種子。
只不過這個年紀正是中二的好時候,一旦犯起病來神鬼莫當,能好好說話都算是積德行善了,反正江聞自己在那個年紀,天天都在苦練天馬流星拳,篤信自己下一秒就能領悟第七感燃燒小宇宙什麼的……
「弘辯方丈,這身上病易治,心中病難醫,安仁上人既然有數十年的心魔,我就不一定有辦法解決了。」
江聞把醜話說在前面,生怕面前的老和尚把治療陳年中二病的事情,也都算在了自己的頭上——那樣的話,自己除了拿出「人生重來小道具」給對方來一下,理論上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此事自然不勞煩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