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 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墳鬼唱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六章 秋墳鬼唱詩 (3 / 4)

江聞也好奇地停下腳步,來到呆立不動的袁紫衣身邊,卻被她冰冷出汗的手掌瞬間攥住,另一隻手堅定指向了屋內。

“我……我剛才明明看見,有人在屋裡招手的……”

江聞心中一跳,也看向袁紫衣所指的方位,卻只見到燈火幽微的村屋民舍當中,突兀地點著兩盞昏黃微弱的油燈,而旁邊的白色蠟燭早已燃盡,化為供桌前那一灘融化殆盡的蠟白痕跡。

洞開的門板上貼遍慘白符,密密麻麻極像是陰暗處滋生的黴菌斑點,但袁紫衣所說的招手之人全無所見,只有一口碩大黑棺擺在正堂當中,而棺蓋單獨立在一旁,纏繞著一匹又長又厚的粗麻,堂中地板上還滴落著一些可疑而腥臭的水漬。

“陽宅陰居,神人守戶……”

江聞喃喃自語,果然發現了黑棺前頭的供桌之上貼著一張大紅紙張,並用粗劣曠邁的筆法,畫著一位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鬍鬚硬如鐵戟的長髯神人,身穿大紅袍服,怒對著江聞的目光。

“就是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把屍體放在家中,屋裡卻沒有人住?”

在這種極度的心理暗示下,江聞也不確定袁紫衣究竟是看見了什麼,但他清楚久留無益,便立刻拉著她離開那處民房了。

一路看過去,江聞發現每間村屋民舍都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地皆是當堂黑棺、紅袍神人,屋間歪斜甬道也看不到一絲人影,整座村子都像被死人所佔據,化為一處詭譎陰暗的。

道路盡頭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巍峨廟宇,魚貫而入之後發現,廟裡竟然住滿了惶惶不安的村民,紛紛從儀門到大殿前露天而居,彷彿只有在近在咫尺的神明庇佑下,才能換來一絲心慰。

廟門上寫著“南海古廟”四字,屋頂的正脊側脊採用石灣陶瓦、博古花板,上有飛龍戲珠,鰲魚鎮脊,綵鳳朝陽,神獸護衛種種形造,無不是結構精巧、巍峨恢宏,正符合這座軒昂大度的廟宇之風。

沉默了一路的嚴詠春,在踏進南海廟大殿的那一刻,才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茫然無奈,卻似乎沒有發現袁紫衣神情的異樣。

“江掌門,這幾天我們在村裡見到太多離奇詭異的事情,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描述……”

嚴詠春站在大殿之中,看著神龕中穿著大紅蟒袍的威嚴神像,娓娓說出近來遇上的事情。

章丘崗村身處江畔海口,最早不過是突兀於西江畔的一處山崖,歷來都有些江怪石蟠的異聞,就連腳下這座巍峨壯觀的南海古廟,也是往來江海的海客商旅捐資修建、護佑平安的。

但這廟中不塑龍王媽祖,所祭拜祈禱的是廣利洪聖大王,自古以來就是掌控制壓南海的神人,最擅能制服江河洪波、平衡雨旱災異。

廟宇中有青磚石腳,紅階磚鋪地,外面那堵綠豆青水磨石磚牆,色澤發青宛如墨玉,質地細密光潤,工藝十分精細,據說乃是取海眼龍穴中的水精泥土燒製,水火雷電都不能損毀。而廣利洪聖大王身像的背後,有一副大浮雕壁畫,正中雕刻一隻正在南海神廟上空噴水的五爪金龍,遠處有白帆點點的大小海船,浮雕壁畫兩側有一副對聯,分別是“伏波萬里顯真龍,順水千舟朝洪聖”。

相傳這尊神像所在、壁畫下方,就鎮壓著傳說中的龍穴位,這條龍脈從龍頭山經南海古廟,越珠江至番禺化龍岡尾,而龍穴位在神廟大殿南海神像底部中央,鎮壓住了萬丈洪波,避免嶺南諸郡化為澤國。也是因此,龍穴位下方的泥土即便身處章丘崗上也終年溼潤。

但事情就在最近,出現了些許的異常。

村中青年下海捕魚時,經常從西江上眺望間海口之中,飄蕩著一艘龐然銅船,渾身銅鏽斑斑、不見帆槳,隨波飄搖在萬丈洪波之上,每到午夜從海中浮現,就會發出震耳欲聾的錚鳴之聲,還夾雜著漫天喊殺怒吼之音,場面極為駭人。

在那之後,章丘崗外就經常有往來船隻失事,特別是清廷水師艦船靠近屢屢傾覆,只能倉促掩埋在沿途的沙洲之上,屍骸隳露慘不忍睹,每到子夜時分常有鬼哭之聲傳來。

此事唯恐動搖軍心,廣州提督密囑不傳,違令者斬,可章丘崗村被著連日來的傾覆船舶折磨不已,任誰也不希望每天醒來,都會在家門口碰上許多死屍和殘肢,故而他們延請法師做法,想用水陸道場衍滅海中的怨氣。

就在十天前,村裡來了個自稱活神仙的邋遢道士,先是演化了一場“磨頭洗面、脫胎換骨”的“仙術”,從邋遢粗礪的野漢變成面如冠玉的道人。

隨後,他又從葫蘆裡放出兩條泥鰍般大小的“蛟龍”。他在海邊挖出一個小坑,然後將那兩條泥鰍投入此水坑中。只見泥鰍入水後,立即在坑內來回遊動,以其尾部掃過水坑四周,水坑的四周隨著其尾部的接觸而塌陷下去,水坑的面積變的越來越大,坑內之水也暴漲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