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周彪聽從陳一平的建議,每一兩年就在各處轉一圈,視察也好,敲打也好,總之三合鏢局的人心不能散、招牌不能壞。
這次周彪過來,就是視察途中路過杜陵府,來見一見老友許泰的同時,再看看自己的大兒子。
周彪、許泰並立。
許泰看著遠處瀑布下的那道身影,口中讚歎道:“大勝這些年真是成材了。往年學文,近年習武,如今在經營、武略方面,早就超過你我。南流城這邊表面上都是我在管,但我只是效仿快活林那邊的模式照貓畫虎而已。倒是大勝這邊,又是建農場,又是建造藏經閣,又是練新軍,一舉一動、一計一策,都頗有章法。”
許泰對陳一平多是盛讚。
“大勝這些年變化確實挺大。”
周彪聽的高興,樂意多聽這些話,就催促道:“許兄,快給我仔細說說。”
許泰見狀也是一笑,當即就道:“農場這件事其實就算你不問,大勝過段時間也準備回去親自給你彙報。他三年前回來南流城,我本意是想要讓他負責南流快活林的諸項事宜,不過被他推了,倒是將精力放在農事上。又是招人、收攏難民,又是買地、新建水利,在南邊的葫蘆谷中建造一座座農場。我曾去過多次,只知道大勝在那農場中革新了許多技術,涉及到育種、工具、肥料等方方面面。今年六千畝農場預計收成是36000石,平均每畝收稻穀6石,是南流城其他上熟之田的兩倍,普通稻田的三倍。”
提起農場,許泰也不禁讚歎。
三年前,他本以為陳一平只是不忍難民流離失所,才購買農田給難民一個活計,他還讓三合鏢局在杜陵府內外四處宣傳‘九命郎君’仁心仁德的名聲。
但沒想到,這樣一件發光發熱的善事,居然也被陳一平折騰出名堂來。
其實去年農場的畝產就已經不俗,能有四石多。
今年農場規模更大,畝產更多,同時三黃雞、生豬、山羊、水產的養殖也都走上正軌。陳一平已經寫就厚厚一摞的農場經營手冊,只等今年豐收後就讓三合鏢局在各處買地新建農場,特別是南邊,推行開來。
亂世當積糧。
只要將農場經營起來,三合鏢局就是手上有糧心底不慌,不論是往外賣,還是存下來,都能讓三合鏢局更加穩固,基本盤更穩。
這一邊。
“畝產6石!”
周彪一時瞠目,繼而大笑開顏,口中大讚:“好!好啊!”
他雖曾是武夫,但這些年把控三合鏢局,對時事也有了解,知道亂世已經到來,清楚糧食的珍貴。
六千畝農場。
年產糧3.6萬石。
魏制,一石稻米約為144斤。
即使三合鏢局都是武夫,飯量極大,按照平均每人每天四斤稻米計算,也足夠一萬人吃上三個月。
再建造幾個同等規模的農場,單憑農場產出,蓄養一支數千人規模的精兵都能自給自足。
“畝產六石!”
“這個訊息可得藏好,一旦洩露出去,怕是惹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