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籠一開始修行的‘須彌金山’便是皮肉之道,後來又從薛家學會了內家變化,內家功夫煉皮肉,鳥不飛、蟲不落,內勁生生不息,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五大人皮口子’卻是最後一個未圓滿的。
而此時的肉身跟關內相比,強度何止增漲了百倍,若是當年的肉身是筋骨發達、肌肉強健,那麼如今的肉身便是一座鋼鐵大佛,人身上五個口子,無時無刻不在吞吐著大量精氣,渾圓一體,與道相融,這時要扎人皮口子,實在是無從下手,砍掉手腳也做不到。
‘半神巔峰,人稱武神,要想掛掉半神那個半字,終究還是要從武道著手。’
戚籠念頭一動,如來總綱上,一套套佛門武學演化組合,形成種種武道變化,但千頭萬緒,找不到正解。
就連彌勒佛也摸著大肥腦袋,算不出未來因果。
‘武道走的是以力證道的路子,無分善惡,不懼因果,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這固然是痛快,符合我的性子,但走到最後一步時,卻也四方無路,藉助不了外物,讓人撓頭。’
‘東西兩佛尊也是老牌的半神巔峰了,不過走到這一步時,卻是為了心中宏願,捨棄自身,雙佛合併,化身淨土;等於直接跳過了這一關,證就真佛了。’
‘就算我將如來總綱的兩套半如來功法修煉到極限,合為一體,也無非是走他們的老路子,這是註定失敗的一條道路。’
‘死去的鍊鐵手倒是武神,不過他是怎麼做到的?傳聞他在沒背叛平天御齊親王時,曾是其手下最強大也是最忠心耿耿的大將,莫非他是在皇家武道中找到了路子?’
紫衣人做為當年的大內第一人,雖然也是極強,但在拼龍圖中,並沒有給戚籠一種無可抵禦的感覺,他應該不是武神。
奇怪,以紫衣人在老一輩高手中的形象,又是橫天都部大元帥轉世,他應該也是武神才對,莫非是被明妖皇給榨乾了?
閉關數日,從現有的武道體系和經驗中一無所獲,戚籠只能無奈的出關,在這座天塘島上隨意的溜達著,觀賞這片清氣世界的景色,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一處練武場的所在,兩個年輕的神族正在比武。
這兩個神族一個背長四翼,腦門上長著一根骨角,四根翅膀交替扇動,一道又一道風刃從骨角上射出;而另一個神族半人半蛇,下半身蛇身在半空中迅速移動著,流光四溢。
‘騰蛇血脈。’
有道是‘螣蛇無足而飛’,戚籠認出了其中一種血脈,這種移動方式有點像是把武道和神道變化融合起來,甚至以血脈本能為主,頗為新穎。
這二人之間的比鬥,在如今的戚籠看來,實在是淺薄的很,不過二人招式之間,一閃而過的神光卻讓他輕咦一聲,喚來了貼身服侍的婢女,問道:“你們古神族的戰鬥方式,都是神性外放麼?”
婢女小心翼翼的道:“回戚大人,神性在我們族中,一向是做為武器的。”
“有意思,帶我去看看你們族中的武學。”
戚籠做為這一代的金翅大鵬王,這種要求自無不可,很快,他就被帶到了一處特殊的傳承巢穴中,巢穴四面石壁之上,各自刻了四套神族功法。
《傷魂鳥爪》《畢方火》《騰蛇身》《三足神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