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預警點後,周明便回道了南峰的洞府之中,開始了正常修煉。
對於周明來說,未來幾年雖然蔡國南部各大勢力傾軋,爭奪附庸勢力會風起雲湧,但是周王兩家並沒有暴露在眾多勢力的視野之內。雖然散修盟會迎來一些勢力造訪,但是張洪濤會自行處理。
而周氏未來幾年都不會有其他事情,周明自然要先把計劃已久的煉器學會。
一是後期主要煉製五行劍,二是此項花費實在太大,前兩次次採購法器花費了周明接近一百萬下品靈石,如果周明可以學會的話這項花費省下來。
周明回到洞府之後,神識便進入方寸山內,照例檢視了一下靈田裡的靈藥便回到了山頂,開始拿出煉器相關玉簡檢視起來。
周明一直有個習慣,那就是不管家族所得還是個人所得,所有玉簡典籍每次得到都會複製一份儲存在方寸山裡。
為此,周明特意交代周鴻通,一旦有弟子得到新的玉簡,周鴻通也會複製一份交給周明。
這次大戰,周明又得到了長河宗、吳氏、李氏幾個築基勢力的全部收藏,在加之弟子收錄和之前陳氏的貢獻,可以說周明擁有的典籍玉簡數量比之金丹勢力也不逞多讓。不過都是低階的罷了。
周明把所有煉器相關玉簡通讀一遍之後,發現其中有枚仁寶綱要的記錄得最詳細,也最前面。
《仁寶綱要》正是周明當初殺死得吳家大長老吳仁寶所著,而其一身墨綠螢火很是玄妙無窮。
從玉簡中也可以看出,這老小子對自己的煉器之術自信非常,也真希望找一個傳人。若是老小子知道記錄一生煉器心得的玉簡會落入殺死自己之人的手中,不知作何感想。
煉器和煉丹雖然是不同的兩個體系,但是卻有許多共通之處。比如,丹爐和器爐都只是用途不同,而不同稱呼罷了,二者可以通用。
只不過煉丹是外部加熱丹爐,融化材料,而煉器則是在爐內加熱,畢竟練器涉及各種礦石和金屬材料,熔點比靈藥高一點,從內部加熱有利材料融化。
而二者的第一步都是對丹爐預熱,不過練器預熱過高的話只是影響靈器或者法器的品質,而煉丹預熱溫度過高可能會直接導致煉丹失敗。
對於爐具,二者的要求也是不一,一般來說,煉丹對丹爐要求不太高,只要等階不是相差太大即可。
比如周明一直使用中品靈器的丹爐,可以煉製一些二階丹藥,只不過在成丹率上沒有增幅罷了。
而煉器的話如果用靈器丹爐煉製法器,結果一定會爆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