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孫冰躺在賓館的床上,腦海中也浮現出了張德發的音容笑貌。
張德發的家就在孫冰學校附近,一個很老舊的小房子裡。
房子總共也就三十平米的樣子,一個廚房一個臥室的客廳擁擠到無法三個人同時落座。
但張德發喜歡捏泥人喜歡做冰雕,喜歡把玩具擺在客廳最明顯的地方,喜歡跟孫冰和吳大勇他們炫耀自己的新玩具。
所以即便比孫冰他們大了幾十歲,他們依然有很多共同語言。
因為孫冰和吳大勇家離學校都不算近,每天中午吃飯往返都要耽誤不少時間。
後來,兩家父母找到張德發,見他一個人孤苦無依,想著每個月給張德發一百塊錢,讓孫冰他們倆中午能在張德發家裡吃頓飯。
張德發答應了,自此孫冰和吳大勇就在張德發家裡吃了三年的午飯。
孫冰的冰雕啟蒙其實就是在張德發家裡完成的。
冰城的冬天很冷,尤其是十幾年前,一到冬天學校很早就放假,人幾乎都不敢出門,整天待在家裡燒火炕、侃大山。
因為寒假時間長,放假也早,閒不住的孫冰和吳大勇經常會去張德發那玩。
一開始,孫冰還有些奇怪,大冷天的張德發不在火炕屋裡暖和,偏偏跑到院子裡去。
直到孫冰第一次看到整個冰雕的全部流程,他少年的眼睛裡就迸發出了成年人無法理解的光亮。
一有時間,孫冰就會看張德發做冰雕,一看就是一天。
直到過去了一個星期,張德發才第一次問孫冰:“想不想學?我可以教你。”
孫冰的頭點的像吃麥粒兒的麻雀,興奮全掛在臉上。
吳大勇也想學,但不知道為什麼,張德發肯定的說吳大勇不是做這行的料,反倒經常給吳大勇講一些大人們之間的人情世故。沒想吳大勇很感興趣,而憑藉著這些技能,吳大勇總能得到大人們的喜歡和讚許。
孫冰不知道的是,張德發其實對他們倆的家庭情況和性格特點都很瞭解。
兩家雖然都家境貧困,但吳大勇的父母性格懦弱,又做生意,他教吳大勇人情世故處世規則,其實也是想讓吳大勇能更多的幫助父母,也能更好的化解內心的疑惑。
孫冰家境雖然也不好,但父母有穩定的工作,未來還有退休金,孫冰也是個能耐住性子的人,有一門手藝顯然是件好事。
雖然有些誇張,但張德發的確踐行了孔老爺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
也正是因為這種務實而又準確的判斷,張德發跟孫冰吳大勇的關係很好,三人行同父子。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孫冰上高中,因為要去很遠的地方住校,三人之間的聯絡漸漸少了起來,只有寒暑假的時候,兩人還是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去張德發家裡玩。
然後突然有一天,張德發說他要離開冰城去別的地方,臨走的時候給孫冰和吳大勇各自留了一筆錢。
每人一千多塊,要知道那是九九年左右,一千多並不是小數,後來孫冰他們才知道,這些錢就是爸媽給張德發的“午託費用”,張德發花的很節省,三年下來剩下了兩千多塊。
也就是張德發離開的那天,吳大勇和孫冰一個頭磕在地上認張德發做了乾爹。
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寒暑假的時候張德發還會回冰城住一段時間,跟兩個義子相處一段,但後來,隨著兩人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
等兩人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們跟張德發已經基本沒有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