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賢孫> 第二十一章 胡惟庸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一章 胡惟庸案 (1 / 2)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便到了洪武十五年,如今的朱雄英,再過幾個月,就將滿八週歲。

這幾年裡,先是太子家添丁增口,太子妃常氏,於四年前生下一子,天子朱元璋為其取名朱允熥。

這些年,朱雄英不僅教自己母親五禽戲,還經常飯後領著母親散步,幾年下來,常氏身子骨硬朗了不少。

不過這一胎生的依舊艱難,但好歹太子妃未像史上那樣,因生產崩血而亡,自己的弟弟朱允熥,也不會因為此事,而不受自己父親朱標疼愛。

在有了自己這個嫡親弟弟後,朱雄英又多了一個妹妹,是那呂妃所生。

太子府這邊熱鬧,朝堂上卻滿是肅殺之氣。

因為兩年前,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還是爆發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大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

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作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另設內閣供皇帝做為顧問,內閣大學士的權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擬權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與皇帝。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開始,朱元璋也只殺胡惟庸案的幾個領首之人;只是當朱元璋將皇權推至巔峰後,那些朝中只要背後議論皇室,或者老朱看的不順眼的,大都以胡惟庸附黨處死,如今朝堂,除了皇家子弟,可謂是人人自危。

至於說胡惟庸冤不冤?

朱元璋殺胡惟庸肯定不冤,他在朝廷裡獨斷專行、排斥異己、收受賄賂等事情,這些事情中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就是他在朝廷中自行做主。

大臣們遞上來的很多奏摺,他都要先過目,?如果這些奏摺於他不利,他就會把這些奏摺捏住,不上報給朱元璋。

胡惟庸沒有擺正自己的角色,甚至想以相權節制皇權,於是胡惟庸先後將吉安侯陸仲亨、御史大夫陳寧、都督毛驤等一批重臣,甚至李善長都拉到自己陣營,原因很簡單,李善長不僅德高望重,還有免死鐵券,這就可以雖然犯法也可以免除死罪,必要時刻也是非常好用的擋箭牌。

可是胡惟庸李善長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免死鐵券最後一行小字: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這就像商場搞活動,抽中了一等獎,當你美滋滋去領獎時發現還要一折購買,或許這個東西價值就算是一折購買也是虧本的買賣,可是作為消費者你還沒辦法,因為這解釋權就在商家手中,這啞巴虧還真是沒法說。

可當時的胡惟庸和李善長都非常看重這免死鐵券,充分說明了他們的政治水平和朱元璋比起來只是小學生水平。

李善長起初根本不同意胡惟庸,可是後來胡惟庸攻破了李善長弟弟李存義,就這樣李善長終於被胡惟庸拉下了水。

胡惟庸這下放心了,滿朝文武都是我的人,你朱元璋天大本事還能把所有人都殺了嗎?可是胡惟庸不知道,朱元璋死人堆爬出來的主,胡惟庸只不過是小丑而已。

機會終於來了,胡惟庸兒子出遊的時候,意外墜馬,慘死路過的馬車下,胡惟庸一怒之下命人私自殺了馬伕,此事傳到朱元璋那裡,他命令胡惟庸給出合理解釋。

胡惟庸也早已想好說辭,當他見到朱元璋就開始訴苦,說了自己孩子如何死去,自己如何心痛之類的話,馬伕如何軋死了自己孩子,而此刻朱元璋只是沉默,用冰冷的眼光死死盯著胡惟庸。胡惟庸仍然不停述說自己委屈等,可是胡惟庸發現全場只有自己在說的時候,他停住了,發現此時朱元璋正在看著他。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朱元璋走到胡惟庸面前,輕描淡寫一句話:殺人償命。

胡惟庸徹底呆住了,他開始顫動,心內開始恐懼,一直覺得朱元璋身邊的人都是自己的死黨,而朱元璋彷彿花瓶般存在,不堪一擊,自己好像是大明最高統治者。可是當他面對朱元璋眼神是,才知道自己和眼前的人差距太遠太遠。自己雖然也是一個人才,可是對面的人好像一座山一樣,壓的他喘不過氣,這是窒息的壓迫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