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雄英發問,張喜幾人互相望了一眼,似乎他們也不知曉,畢竟皇宮太大,當今天子的皇子又太多,而他們又常年駐守於東宮,不常外出,所以一時倒回不上來。
好在一個待刀侍衛從人群裡躬身站了出來:“回殿下,十二皇子是與順妃娘娘住於錦繡院,但錦繡院乃居於後廷,殿下若是要去拜訪,還需先命人往順妃娘娘處告知一番。”
“即如此,那今日便算了吧。”
朱雄英找朱柏,是因為對原本時空裡這個悲苦親王心中憐憫,畢竟這傢伙在歷史上,也是因太子一脈而全家死絕,雖然下手的是朱允炆,但朱雄英對朱柏其人,倒是極其欣賞,畢竟一個至夜半還讀書的孩子,也壞不到何處去。
反正如今自己年紀還小,日後長大些,接觸的機會還多的是。
而就在朱雄英說完準備轉身離去時,那護衛卻是再次開口:“殿下若是想去尋十二皇子,無需去錦繡院,只需去往皇家學堂便可。”
這侍衛所說的皇家學堂,是天子朱元璋特意為皇家子弟讀書所設。
皇室子弟,五歲開蒙,由翰林院諸官授學,於皇家學堂分批授課,也因如此,如今虛歲四歲的朱雄英倒還未能入得學堂。
不過好在自家父親朱標,倒是時常教朱雄英讀書寫字,雖然只是啟蒙階段,但如今朱標教導那些書籍,裡面的內容在朱雄英腦中已滾瓜爛熟。
而學堂只是讓皇子讀到十歲,待十歲後,便要出宮建府,那時可自行聘請翰林往王府授課,也就等於,十歲便要在皇家學堂畢業。
不同於大明中後期的翰林院諸臣,那時他們可稱之為清貴。
但如今天子朱元璋不喜文臣,現在的翰林院,地位不高,又無權利,與後期翰林官員相比,他們只有清,卻無貴。
所以出宮的皇子建府,聘請翰林授學,那翰林們倒是有些趨之若鶩。
這時朱雄英望了這護衛一眼,開口問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末將來東宮前,便於學堂那當差。”
朱雄英聞言後便仔細打量了這侍衛一番,能在學堂護衛,說明此人出生不凡,畢竟那裡可是保衛皇子安全的重地。
但朱雄英未有多問,而是直接開口:“既如此,你便頭前領路。”
“末將遵命。”待侍衛說完,便領著朱雄英等人往學堂而去。
一路上經過高牆綠瓦,走過庭榭廊閣。
行走間,朱雄英終究耐不住心中好奇之心,望著護衛口中笑道:“孤見你頗為眼熟,只是一時未能想起。”
“回殿下,末將傅讓。”只見傅讓恭敬的對著朱雄英行禮,雖然二人身高差距極大,但從二人身上氣勢來看,又理所當然。
朱雄英聞言後,笑著點頭道:“原來是潁國公家的公子,怪不得看著儀表堂堂,英姿颯爽。”
好話人人都愛聽,此時的傅讓聽完,也跟著不由露出憨憨的笑容。
傅讓,潁國公傅友德的第三子,身上掛著千戶頭銜,領著拱衛司百戶的實職,也是護衛朱雄英安全的侍衛頭領。
“穎國公去歲北伐,生擒伯顏帖木兒於延安,降者甚眾,此戰,大顯我朝神威,穎國公可堪為大明柱石啊。”朱雄英先是誇讚一番,這才繼續關心問道:“穎國公這征戰不休,不知如今身體如何?”
“多謝殿下掛懷,家父身體頗為康健。”
朱雄英也知道傅友德雖然年歲剛過五旬,但身體不差,沒看見十幾年後,還領軍出討元遼王哈者舍利。
只是朱雄英卻不能這麼說,反而是露出關心之色:“康健就好,穎國公他們這輩人跟在皇爺爺南征北討,死人堆裡打滾,如今穎國公也年歲不小,身子的事,萬不可馬虎大意。”
說著,朱雄英頓住腳步,繼續說道:“他們老一輩人在外浴血征戰,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們做晚輩的,需時時刻刻關心,晚些時候,孤去東宮府庫裡尋些上好的補藥,你便替孤轉交給穎國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