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34章 伯克希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章 伯克希爾 (1 / 2)

巴菲特遇上他的老師格雷厄姆之後,學習的當然不僅是大學裡的那些知識,巴菲特把老師手裡的股票都研究了一遍,發現一家保險公司GEICO很有投資價值,他做了一堆研究後寫了一篇報道,說GEICO的股價在5年之後有望翻倍。

巴菲特不僅自己二話不說就重倉持有GEICO的股票,還教唆身邊各種親戚朋友多買GEICO,見到人就推銷,有些瘋魔,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巴菲特不靠譜,甚至他的老師格雷厄姆也並不認為GEICO當時的股價多有吸引力。

在這裡上雪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撿菸蒂理念。

大家都知道別人抽完的煙扔在地上肯定很不值錢,這個時候我們把這個便宜到幾乎不要錢的東西撿起來,就是投資學裡的“撿菸蒂”。

格雷厄姆喜歡在市場上找尋那種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公司,也就是把這個公司的各項資產(如辦公大樓、桌子、電腦等)拆開來賣掉,都比買入價格高,這個投資就可以做,而且肯定要做。

舉個例子。

我們去買一臺手機,假設它的新機售價是3000元,我們買過來用就是消費,不是投資。

但如果這臺手機的市場報價突然變成了200元,我們把手機的各個元件全部拆開來分別賣出去,價格都不只200元的時候,你說我們買不買呢?

當然買,因為這是白撿錢的機會!

巴菲特一開始也是跟著老師一起撿菸蒂,覺得這個投資理念沒毛病,但市場上這種菸蒂落地的機會比較少,而且往往便宜到“菸蒂價格”的公司,是優秀公司的機率也不是特別高,巴菲特年輕那會兒科技不發達,沒有網際網路,所以得知公司內在個資產價值的機會不多。

再加上“撿菸蒂”的投資理念其實對投資人的資產清算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是一個資產清算大師,菸蒂可不敢隨便撿,免得撿起來不是菸蒂而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而且巴菲特發現,很多優秀的公司,往往價格一直被高估,很少有低估的時候,所以對於特別優秀的公司,價格只要迴歸合理就可以立刻買進,如果一直等,那會錯過很多機會。

於是巴菲特堅持自己,還是一直非常看好GEICO保險,他還告訴老師,只要這家公司可以快速成長,那麼買入價格就算不太低,也沒啥關係。

GEICO保險算是巴菲特未來投資模式的一個啟蒙,大家看到這裡,有沒有意識到巴菲特與保險公司的關係?

巴菲特目前創立並自己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本質上就是一家保險公司!

在此引用百度的解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建立於1956年,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以直接的保險金和再保險金額為基礎財產及災害保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設有許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General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巴菲特的投資都是透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完成的,但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保險,我們一起想想,保險公司是幹什麼的?

是不是免費拿了我們的錢,然後也不怎麼給利息,承諾當我們哪天遭遇了不幸,賠我們一筆錢的公司?

這樣理解大體沒錯吧?

我們每年交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都不要求保險公司給利息,那麼保險公司其實就可以每年免費拿一筆又一筆穩定的錢去搞事情,尤其是這一筆又一筆的錢不僅年限長,還沒成本。

人家商業銀行拿我們的錢好歹還給個活期存款利息,但是保險公司可是白拿的,別的險種我們先不提,單單是養老保險,我們只要交了一筆就年年都會交,一交就是三十年,不退休還根本用不到。

年限這麼長,這麼穩定,成本這麼低廉的“保費”就這麼被保險公司拿走了,如果這個保險公司的掌舵者是巴菲特這樣的股神,隨便搞搞投資,你說能不有錢麼?

當時年輕的巴菲特就搞明白了我們這裡說的,保險公司就是收取客戶的保險金,然後進行投資,增值後保障客戶的利益,說白了就是拿別人的錢免費用,保險公司的這種商業模式對巴菲特而言吸引力太大了,他甚至認為GEICO是一家永遠不賠錢的公司。

上雪可以斷言,如果巴菲特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掌舵者,他一定不是股神,或者說他肯定不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