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5章 週期成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章 週期成長 (1 / 2)

本章接上回分析。

1、有些企業適合長期投資,而有些企業只適合短期投機。

適合長期投資的企業之前我們已經說的比較詳細了,大家拿六維評價標準往資本市場裡的所有公司身上套一套,全部都達標的公司基本都適合長期投資。

但這裡上雪要補充一點,六維評價標準可以幫我們選出高富帥,但不能識別隱形潛力股,很多強週期行業和科技類公司並不適用於這個模型。

比如我們把近期股價飆得很猛的一些新能源公司財務資料往六維評價標準裡套一下,就會得出“永遠不要碰”的結論,但並不代表這些新能源公司未來不會成為偉大的公司,也不代表新能源這個行業沒有發展前景。

六維評價標準可以幫我們選出已經成功了的小馬哥和比爾·蓋茨,但並不能告訴我們誰是還在哈佛唸書的馬克·扎克伯格。

換成行內的專業表述就是:六維評價標準更適用於挑選長期的、成熟的價值股,而不適用於成長股和週期股。

如果大家真的勤奮一點,把上雪說的這套指標自己上手查一查,用一用,然後嘗試去分析雲南白藥、蘋果、微軟、阿里巴巴、谷歌和臉書這樣的公司,看他們的業績是否達標,尋找長期成熟價值股的方法你就基本已經掌握了。

上雪發現財經書籍裡的一些作者,尤其是長期價值投資的作者都不太喜歡高科技行業,他們認為這些高科技公司只適用於短期投機,如像2020年的特斯拉那樣炒一波價格然後甩手走人。

高科技企業發展太快,變化太大,有時候連企業創始人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裡走,市場上對這類企業的估值基本上都不是科學,而是玄學,所以這類高科技企業最大的確定就是根本不確定,就像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一樣。

正是因為高科技企業的這個特點,所以自然就失去了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偏愛。

但高科技企業真的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麼?

如果是這樣,那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前幾大權重股就可以將這些作者的臉打腫,腫到他們親爹親媽都不認識。

對於那些業績確定,全民依賴度高的高科技公司,其實長期持有反而比傳統行業企業能夠給我們帶來更豐厚的回報,但對於那些業績不確定,或者公司的所有美好全都依賴於企業創始人講的故事以及新聞和政策給予的熱點,我們就要格外小心了,這些公司的股票就是典型的週期股。

週期股相比於價值股,更適合短期投機,因為週期股的股價在短期波動比較大,單純依靠買賣價格差就可以從中賺取不錯的收益,玩轉這類股票上雪認為比較適合那種追求刺激的人,或者幻想著一夜暴富的人。

週期股不是不可以玩,但是盲目的玩肯定不能讓我們每次都壓對拐點,就跟拋硬幣一樣,如果你每次都拋到正面,那說明你拋的次數還不夠多,而根據人貪婪的本性,往往最後輸一次就會把你前面贏的九次收益全賠進去。

週期股適合一類人玩,就是專業的行業研究員和經濟學家。

這些人無論對於宏觀還是微觀經濟學都有比較深的瞭解,能看懂國家政策和行業研究報告,知道什麼是CPI、PPI、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熟知當一個行業迎來春天的時候產業鏈上下游哪類企業受益最大。

上述這類人壓對板塊輪動的機率會遠遠大於我們普通老百姓,如果我們不是這類人,最好還是別折騰,因為他們要賺的就是我們盲目跟風的錢,你追漲殺進去的時候,人家的資金早就埋伏好了等著你進場拉昇股價他們好割一輪韭菜跑路。

有些小夥伴看到這裡會很眼饞,總是想嘗試一下週期股的滋味。

你們如果實在要嘗試上雪建議可以去選一些產業基金,比如某類基金專門購買某個產業的股票,這類基金首先會有個專業的行業研究員天天幫你盯盤,即便該行業遇到了一堆公司垮臺的情況,股票組合裡也總有頭部公司會活下來,那些倒下公司損失的利潤,活下來的公司都可以給你賺回來。

大家回想一下近幾年的外賣平臺大戰,倒下的公司千千萬,這些公司所損失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是不是基本也都被美團和餓了麼賺回來了?

2、好企業不一定都有護城河,但符合長期投資的企業一定都有護城河。

這句話上雪覺得有必要再給大家重複一次,讓大家深深印在腦子裡:好企業不一定都有護城河,但符合長期投資的企業一定都有護城河。

究竟什麼是護城河?

在冷兵器時代,護城河其實就是在城外挖一條河,外敵就算兵強馬壯也不容易攻進來。

護城河越寬,城池自然也越安全,如果我們拿經營一家公司比作建立一座城池,那麼公司自身的產品服務競爭力就是這座城池的護城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