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做一個價值投資者直接裝死?
……
這種心理活動是不是很熟悉?
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人?
你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
如果你把上雪這本《雪視角》看到這裡就直接衝進股市,八成也還是這樣的人,因為你依舊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玩意兒,依舊沒有把自己真正當成股東,依舊沒有將上雪說的六維評價標準自己動手查一遍。
上雪知道很多人根本沒查,你們不查上雪也沒辦法,再勤奮的我也救不了一個身患懶癌的你。
但有個方式還是可以救一下你,你現在可以不查,可以繼續懶,但當你真正決定投資一家公司並長期持有的時候,麻煩你還是動動手,把那六個標準都看一看。
其實不能怪你們,很多很多年前上雪也很懶,總以為自己是科班出身還有誰能比我牛?當時的我自信心爆棚,所以該踩過的坑我也一樣沒少踩。
好在我那時候很年輕,很窮,虧也沒虧多少。
所以投資這件事還是要趁早,最好趁自己窮的時候,這樣犯錯的成本就不是太大。
上雪我吃虧之前也看了一些書,什麼價值投資,什麼指數基金,我看完我以為我全都懂了然後我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後真的進去了,才發現一個道理,知識不是有就行,如果積累的量不夠,沒達到質變的效果,我就還是那個沒看過書的傻瓜。
前章跟大家提及的那個總愛高買低賣的財務總監也是一樣,她更慘,因為她比我有錢,她投資之前也看過幾本書,然後覺得道理都明白了,明白了就要擼起袖子幹,於是直接上手實踐,結果實踐了一輪下來全是血虧。
資本市場雖然不一定能幫我們賺錢,但一定可以教我們做人。
資本市場就是一個專治各種不服的好爸爸,你自己還沒幾兩重就去找它表示你不服,幾年下來保證把你教訓得服服帖帖一點脾氣都沒有。
上雪想要表達的是:“看到”,“看懂”與“看透”,是完全不同的三個層次。
前面兩個都不能保證我們能賺錢,而第三個——“看透”可以。
只有當我們把一樣東西看得透透的,我們才能氣定神閒,寵辱不驚,在股市裡做一個安靜賺大錢的美男子。
只不過目前我們的水平與“看透”還差了至少97本書。
上雪在《投行之路》裡借用曹平生這個角色訓斥現在的年輕人,“你只是看起來很厲害,看起來很厲害與真正很厲害差了10000本書。”
在上雪看來,10000本書其實是實現自我水平飛躍的最低要求,只不過這種飛躍是全方位的,如果單單是投資理財這個方向,我們其實仔細吃透100本也可以開始上手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