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她就回屋睡回籠覺了!
今天,她當然不能出城打獵了,她要好好休息。
話說,也差不多該回京了吧?
傍晚的時候,皇帝陛下又一次滿載而歸,除了帶來豐盛的獵物,還順手捎來了京中的家書。
“這是景珺的家信,還一封是阿曜寄來的。”皇帝直接把兩封已經開了封的信遞給她,不消說,皇帝明昭早就御覽過了。
文曉荼露出古怪之色:“晟王的家書?給我的?”
皇帝淡淡說:“事情也與你有關。”
跟我有關?文曉荼第一時間想到了溫如珠……該不會是這傢伙搞出事兒來了吧?
不過,文曉荼還是優先看了兒子的家書,作為監國太子,景珺幾乎每天都要向皇帝陛下彙報政務,而家書這也已經是第二封了。
嗯,這次的內容還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只說後宮一切安寧,歲歲也很乖,如今景珺的長子已經出了月子,歲歲很喜歡這個小侄子,每天都會去找大侄子玩,叔侄很是投契。
文曉荼黑線,一個三歲奶娃,和一個剛出月子的奶崽,怎麼投契?!交流都困難吧?
算了,歲歲乖就好。她已經著人在北平城購置了不少特產,外加這些上等皮子,也算是很豐厚的禮物了。
另外還請父皇母后給自己的長子賜名。
文曉荼看到此處,不禁思索了一下:“下一代的字輩兒是什麼來著?”
皇帝明昭正色道:“太祖給後世兒孫定下了十六字祖訓:承平永景,崇德厚載,興儀尚禮,頤壽康莊。”
文曉荼忍不住默默吐槽:話說大宣朝江山真的能傳承十六代皇帝嗎?那邊平行世界的明朝也就才傳了十二代——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在外加朱元璋、朱棣這兩代。不過嘛,貌似十二代裡頭,卻出了十六位皇帝。
文曉荼覺得,太祖定下的這十六字輩兒,大機率也是用不完的。
當然了,這種話她是斷然不能說出口滴。
“崇。”文曉荼點了點頭,好奇地看向皇帝陛下,“景珺的長子,叫崇啥?”
皇帝陛下揮了揮手:“等回京之後,叫底下擬幾個來瞧瞧再說。”
這是不打算親自給取名了。
不過也好,這個孩子畢竟是庶長子,若是皇帝對這個孫子過於看重,對這個孩子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文曉荼點了點頭,沒有多言,而是開啟了第二封家信,晟王明永曜家信。
這一看,直接斯巴達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