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壓力下,基本沒有幾個城池敢於造反。
即便有也是遠離大秦的中心區域。
“大秦共有一百四十四座城池,其中支援陵王的城池數目就達到三十一座,太子手底城池更是多達四十座,二人便分走了一半的城池資源。”
與京城官員不同,分配至各地協助城主的官員,甚至於城主本人對奪嫡之事都是抱著極力促成的態度。
只要有皇子手段出眾,諸多城主便會將自己孔雀屏展開,來吸引這些皇子。
賭在功績,而敗了依舊不過維持原樣。
你新上任的皇帝總不能將這些城主全殺了吧?到時候要找誰來替代自己?
若是贏了,馬走上任,京城之中謀個一官半職總要比一輩子待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強。
大秦這一千年來,士族確實被削弱了,但這些城主其實相當於另一種士族的延伸,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廣袤的疆域不實行這種體制,不用百年,十來年就得垮臺。
而這些城池的高手其實也不少,當然這些高手都僅限於中位修行者。
沒有一個完整體系,靠著野路子,大部分人都只能止步於中位。
“話是這麼說,可還是有些不對等……”二人加起來一共七十多座城池的支援,這個數字的確堪稱恐怖,但還是不對等。
先不說這七十多座城池其中有沒有直轄城池,單說高位修行者就沒有幾個。
以至於安末心中有個疑惑,二人何至於如此狂傲?
皇帝的召見都不去,旨意也是少有痛快應答的時候。
把柄?還是利益交換?
安末覺得都不至於,前者不說明皇一生清廉,其後宮也無任何醜聞,即便有醜聞明皇也堅定透明化處理,絕不姑息任何犯錯者。
後者他並不認為太子與陵王有資格與明皇做什麼利益交換。
那麼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實力的威懾。
手上把控著某一種特殊力量,這力量可以是形式上,也可以是實質威脅到明皇乃至大秦安定的。
或許是國師,或許是儒家。
除了這兩股勢力,想象不出大秦有任何一家能成為明皇的擎制。
唯這兩家有這個資格。
“一切對於我們有利的情形,都需要建立在這場戰爭的勝利之上。”北風城的戰爭若是勝了,任何問題都好解決,若是敗了則無任何機會。
安怡點頭,隨手將一顆丹藥放在他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