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抹抹眼淚:“...最後也是死在了南方,你們說說,要是沒那些貪官,俺兒子用得著死嗎?這貪官多了,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造反!那報紙都敢寫,說書人都敢說,俺怎麼就不能講兩句了?”
王老二聽得心生同情,連忙安撫兩句:“貪官確實該不得好死,兄弟也別太難過了,既然這次訊息都傳了出來,官府一定不會不管的。”
“還是靖王爺好!”那小販抹乾了眼淚,咬牙切齒,“就該送那些貪官上刑場!之前那官吏只是貪了些小米,就害的俺一家人活不下去,這些貪官貪的可是幾十萬兩銀子!涼州得死多少人?再不治治,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聽說這次好像也是靖王爺把這事捅出來的,靖王爺把涼州的貪官殺完之後,才發現了賑災的官員也貪了銀子。”
“殺得好啊!就該殺!不殺他們,那些死了的百姓怎麼辦?俺兒子怎麼辦?嗚嗚嗚...”
聽著這刻骨銘心的仇恨,另一個小販確實怎麼都不好再說風涼話了,可他還是覺得今兒這事鬧得蹊蹺,最後乾脆悶頭回了攤子,沒再多說什麼。
王老二也嘆了口氣,回了自己的攤子。
作為平民老百姓,看熱鬧歸看熱鬧,可真讓他們有種切實的參與感,那還是不可能的。
當了官,和百姓就不是一類人了,往年長安也有各式各樣的大案,可哪次百姓們不是默默的等結果?既無法參與查案,也無法參與定罪,審判過程和他們沒半點關係,最後只要能等到稱心如意的結果,那多半是老天開了眼,如果最後不了了之,他們有什麼辦法?
所以就更別說這種貪腐案了,當官的哪個不貪?百姓們心裡都清清楚楚,可當了官之後,和百姓就不是同一個階層了,他們能怎麼辦?
百姓傳訊息,向來都是越傳越歪,可這次有了報紙,大家都能第一時間知道真實情況,所以倒是沒出現以前那種傳的越來越離譜的情況。
可就算是把這麼明顯的事實放在他們眼前,說書人不停地給他們講,也仍有一部分不太相信這個事實,只秉持著看熱鬧的心思看待這件事情。
長安這麼大,受過貪官禍害的畢竟是少數,只有他們才知道那些貪官是多麼可恨,而其他的百姓,頂多是在看到那上面記載的數字時吃了一驚,然後越發覺得這訊息有些譁眾取寵。
那麼多銀子,想想就覺得不可能,真要貪了那麼多,難道朝廷不管,陛下也不管?
整個長安的輿論開始兩極分化,相信貪腐確有其事的百姓咬牙切齒,不相信的作壁上觀,兩邊吵得激烈,看戲的權貴官員和士子看的也起勁。
誰能想到只是幾張薄薄的報紙,就把長安的水攪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