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知道於力言的外公和自家師傅有過恩怨,暗道對他的話不能做出決定,好在他們很快就回到祠堂了。
楊行聽兩人的詢問,久久才說,“不用。”
於力言沒有楊行想得多,聽見這話以為老人是對當年的事還耿耿於懷,“外公也是楊家一員,他本就該來,當初的事……”
楊行眼神有些咄咄逼人,說,“於家站隊太子,背後牽連甚大,這樣,你還想他過來麼。”
此話一出,於力言喉嚨哽住。
是啊,於家站隊太子,要是被人發現外公與楊家有牽連,連累的就不僅僅是於家,還有太子。
父親娶了身為楊家後人的母親,乃郎情妾意天理常情,太子想保,還可強言並不是罪無可恕。
可要是外公參與進來了呢,那意味著楊家和於家是牽扯不清同夥。
外公是孃親的爹,父親的岳父,同樣也是楊家後人,可他不能,也不希望外公牽扯進來。
理智告訴他不能,胸腔裡卻彷彿有什麼想要噴薄而出,於力言小拳頭握緊。
楊行移開目光,未正眼瞧男孩,暗中卻默默關注著。
被稱為少年天才的男孩,如今小小年紀,就竟要去試著接受什麼叫無奈。
年輕時候的楊行橫行霸道,不覺得人就一定要知道無奈知道妥協,可現在八十多歲了,卻覺得,這是人都要明白的道理。
誰沒有年少輕狂過呢。
他在幫楊恆志教育這孩子,接受的過程雖痛苦些,可早些明白,也是好的。
於力言被逼著選擇,楊果在旁邊都默默為他擔心,剛想上前岔開話題呢。
一個於力言熟悉的沉穩雄渾聲音自祠堂門外傳來,“豎子楊恆志未被召擅自前來,還請楊軍師見諒!”
楊行早不是軍師,可楊恆志還如幾十年前一般這麼稱呼他。
於力言瞪大眼睛,“外公?”
楊恆志大步走進祠堂,摸摸小男孩發頂,暗歎還是個小崽子呢,“外孫可知世家代表了什麼?”
有人曾為世家寫過名為《世家》的書,《世家》為《史記》五體之一,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內容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