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隻宣傳葉天語一個,後面還有兩個戰鬥英雄,但畢竟沒有葉天語的話題性強、給人們的觀感反差這麼強烈,這可能也是宣傳部把葉天語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反正不管總政治部用不用葉天語的宣傳素材,南粵軍區這一畝三分地先熱火朝天干起來,說不定直接爆紅,不用總政治部選自己就成了全民英雄的宣傳典型了呢!
不得不承認,自從宣傳部吸納了民間的自媒體精英後,這路子一下子就變野了。
雖說符合了受眾群體此刻的已經脆弱的玻璃心強度,一點點把對希望的韌性給拉回來,也迎合了廣大幸存者渴望超級英雄或救世主給自己安全和拯救的期望,但也刺激了個體對個人英雄和自以為的救世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旦英雄墮落、救世主形象崩塌,其所影響的個體極容易喪失前路的人生導向標,因信仰缺失而大規模的道德滑坡、人性墮落。
英雄不是那麼好當的,英雄是持正守一、操守一生的人。
英雄誕生未必促進人性昇華,英雄崩塌卻必加速人性墮落。
英雄與罪人一念之差、一步之遙,就是天堂與地獄之別。
總之,《戰爭紀實》用30分鐘塑造了南粵省三個英雄的形象,雖然後面的兩個彪形大漢很快就被人遺忘,看起來有點像是陪襯,但戰爭不是屬於一個人的,勝利也不是屬於一個人,當然受難與犧牲的更不只一個人。
所以,當安置二區的倖存者們知道葉天語的存在,甚至有過一面甚至數面之緣的好事之人,想要向搜救隊庫區移動聚攏時,下一個播放內容立時凝固了他們的腳步。
自當晚20:10分起至晚22:00,每個夜晚的這個時段,南粵省所有幸存者基地的絕大多數人都願意聚攏在大熒幕前或靜靜躺在帳篷裡,聽人工智慧語音的持續播報。
播報的內容枯燥又單一,但幾乎所有的基地安置區內都是鴉雀無聲、一片沉寂。
“現在準備播報南粵省深川市龍口軍事基地倖存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現在開始播報:丁一,丁一凡,丁一月,丁丁……”
人畢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大災難前,大多數人都不是孤身一人活在這星球上,總有些親屬,總有些牽掛,而一般而言親朋好友又多會分散在不是太遙遠的地方,例如本省或鄰省。
看熱鬧歸看熱鬧,自己人的生死顯然比看別人熱鬧來的更重要。
於是葉天語幸運的躲過了第一波“追星族”的騷擾。
至於搜救隊庫區的人,就無所謂追不追星了,本人就在身邊,更凸顯了搜救隊的優越性。再去公共區域打水上廁所,與眾人的談資和跟自己搭訕的人群也免不了成倍增加。
甚至於看了資訊播報和葉天語的宣傳片之後,21:00出發去夜航營救的兩支搜救小隊,原本緊張不安的心瞬間平靜下來,甚至還有時間指著01小隊的方向,跟王翠等人高聲說說笑笑,然後興高采烈的出保稅區大門,一路嘰嘰喳喳的奔停機坪去了。
“縱觀那段歷史,傳奇四人中最早為世人所熟知的正是唯一的女性,葉天語,而原因眾說紛紜。
從葉天語終其一生所秉持、併為世人所稱道的謙遜、善良、真誠等種種美德角度出發,後世很難將其與一場轟轟烈烈的‘造星’運動、耀眼奪目的無數閃光燈聯絡在一起。
更不用說當時各色記者們漫天飄飛的諸如‘葉天語訪談錄’、‘第一次握槍的體會’、‘替孕婦接生的感想’等五花八門的採訪報道。
幾乎後世所有的學者都普遍認為,以葉天語高潔的品行,絕不可能接受並回答諸如此類無聊、淺薄甚至臆造話題的採訪。
但翻閱殘存的歷史資料,所有人又不得不承認其中一些宣傳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於是,基於對葉天語的尊重甚至崇拜,一批批的學院派不斷命題、立項,甚至作為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題目,以求集思廣益。
終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某不知名大學的落魄教授,在逛舊書攤的時候,奇蹟般的發現一本撕的只剩半本的字典,中間夾著一片巴掌大泛黃的報紙剪圖,儘管感覺像是用手從報紙上硬扣下來的,但剪圖中的人物卻讓該教授欣喜若狂。
剪圖畫面的最中央,是一個面容清秀、緊閉雙唇的少女,少女的身前是一個臉上全是黑白圓斑的男子,男子正對著圍成一圈的話筒比手畫腳、侃侃而談,少女的身後隱約看出是另外一個身形魁偉、短頭的男子背影,而在三個人的周圍則是圍成一圈、扛著長槍短炮的各路記者。
《歷史的真相原來是他》,該教授一篇論文發出去,一炮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