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七年年底的這場大朝爭,毫無預兆、又在人意料之中的以中書舍人李大人為導火索爆發了,李中書的名字又一次再京師官場中口口相傳了一把,算是真正家喻戶曉fù孺皆知了。
不過老油條們都不太看好李估的結局。一個七品非科道言官的人,硬是擠在一群大佬裡混戰,十足十的犧牲品氣質,他不當炮灰誰當炮灰?
本次朝爭來的很猛烈,短短時間內便迅速進入了高峰期。一連數日,每日都有或聯名、或單署奏疏數十封投入內廷。各種內容皆有,有要求罷“票霸”官的,有要取消分票中書職位的,有要追查串聯肇事者的,有純粹為罵人的,不一而足。
因為涉及內閣,故此類奏疏一律經封皮註明,由文書房直送慈聖宮,但到目前為止均留中不發。
連十一月十三日、十五日的朝會都被下旨取消了,大概太后擔心鬧出不體面場景的原因。
開始幾日李估雖然保持沉默,但也沒閒著。當他從多處渠道得知,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確實是幕後推手時,終於按捺不住主動出擊了。
十二日這天,李大人也發了新帖子加入戰團。
李估的奏疏中大罵彭閣老道:“大jiān似忠,大詐似直,大偽似正,類於莽操之流!其存心狡險,專摘人過失以逞其yù,此風不可長,聖母不可不察!但今其人成群結黨,赫然如真宰相也,愚眾只知有彭閣老而不知有朝廷矣!”
如果說前幾天,戰鬥還只限於計道言官這個範疇內,李估這一發貼,便將戰尖引到了內廷。
值得同情的是,他立刻又招致了強力反擊,十三日便有十一名中書舍人聯名上疏,要求罷李估和袁閣老的官。
事情愈發的熱鬧了,從這十一個聯名中,李估又看出,文淵閣大學士徐閣老也參與進來了……,彭閣老與徐閣老聯手了?
這兩人,八成是惦記上了首輔、次輔的位置罷?真是打得好算盤。
於是李中書又寫了一封奏疏大罵彭、徐二人:“以門戶之見挑釁生非,盡廢國家之事,致甲申前朝舊弊重演!其罪莫大焉,宜勒其歸國領養!”
罵章漫天飛舞,精彩紛呈,街頭巷尾津津樂道。但只這麼互相噴口水,沒有皇權介入,真的解決不了問題,哪怕是佔了上風的一方,實際作用又能有多大?諸葛亮罵死王朗之類的橋段只存在於裡。
李估還是感到局面有些被動。畢竟是對方主動發起的攻擊,準備充分,組織嚴密。他這邊的助力們暫時只能以應付為主,所以顯得被動。何況他和袁閣老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互相拆臺莫須有,但團結一致是別想了。
唉,李大人不知道是第幾次念起某公主的好了。就算殿下您不肯對在下施以援手,也總該搭救一下對您心存靠攏之意的袁閣老罷?
景和七年十一月上半段的朝廷就是這樣紛亂,但轉機卻不在廟堂之中。相反,卻在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了。!。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