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蒙在鼓中的彭閣老並不知道,剛才他出殿去請回歸德長公主,雖然用時不長,但也足夠李佑在殿中說幾句話了。╱оΟ
當時,今rì大諫議事件的明星李大人忽然斬釘截鐵說:“殿上朝臣之中,必有為聖母出謀劃策並暗中相助者,不然事不至此!”
眾人聞言,心中俱都一凜。慈聖皇太后表現的可以說是很衝動很發洩,但又何嘗不是有底氣?
李大人又彷彿是自言自語道:“彭閣老今rì很怪異哪。”
這話倒引起了若干共鳴,今天彭閣老確實很奇怪。之前數rì,彭閣老並未顯現出特別之處,今天要收尾時,他怎的如此積極?
首先,平白無故的趕歸德千歲走人;其後,他並沒有說什麼重話,太后便故意作sè走人,好似演雙簧一般。
徐首輔見李佑將話頭向彭閣老身上引,輕喝道:“住口,此言大謬!朝堂不得憑空捏造!”
李佑略略收斂,“也許本官也只是多想了。常言道,聽其言,觀其行,等到聖母再御殿時,且看彭閣老有何作為。”
有了李佑這番話,便有疑鄰偷斧之效,就連徐首輔心裡也暗暗嘀咕幾句。
彭閣老除非不聲不響低調做人,否則無論他怎麼出面,都有人會去懷疑。別忘了,次輔這個位置還空著,雖然袁閣老在天子身邊佔了先機,但要說彭閣老對此一絲想法都沒有,那純屬自欺欺人。
重回武英殿後,彭閣老一心想迫使李佑露出蛛絲馬跡,然後他挑撥幾句便可收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卻不料他屢屢主動出擊的行為落在別人眼裡,已經著了相。
眾目睽睽之下,即使有心想提醒的,也沒法公然上前與彭閣老交談。誰要與彭閣老說話,萬一彭閣老真如李佑所言,那豈不成了同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彭閣老
彭閣老自認問心無愧,所作所為毫無痕跡。完全是借勢而為,符合他輔政大學士的身份。但在別人心裡就不一樣了…
他在太后面前說軟話認幾句錯,眾人覺得這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剛才故意上演氣走太后一幕,是想給朝臣繼續施加壓力,現在則故意委曲求全,是為了代表朝臣給太后臺階下。就是這演技有點拙劣,過程很做作。
他在太后面前提出要將李佑貶到雲南,眾人覺得這可能是公報私仇。利用太后對李佑的恨意。打著緩和君臣關係的名義,報他與李佑的舊仇。
此時李佑再站出來,請彭閣老出去。並且聲稱“為儲存宰輔體面不說理由”無異於留白,省略掉的內容,殿中大臣都可以腦補出來。
滿殿仍沒有人敢出來為彭閣老辯解。彭閣老繼續愣了片刻,隱隱約約有所醒悟。質問李佑道:“老夫有何過錯?你大可明言,不必遮遮掩掩!若說得對,不待聖母下詔,老夫自行出殿!”
李佑退了一步,正考慮怎麼回答,忽的從金屏後傳來歸德千歲的聲音:“李僉憲不要無禮!彭先生位列宰輔,怎可此時離去?本宮願請彭先生留下!”
方才彭閣老要趕長公主走人,這一刻千歲殿下卻不計前嫌的主動挽留彭閣老?
眾人忽然明白了。心裡齊齊叫了一聲“原來如此”,也是事先預定的劇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