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rì李佑展示出的政績太完美,完美的無懈可擊,而且風頭太盛,明目張膽的將天子身邊近臣都壓制了下去,完全不遵循過猶不及、亢龍有悔的道理
這看在天子眼中,八成就顯得得意忘形近臣怎麼說也是天子挑出的自己人,打狗也要看主人李佑對天子近臣的肆無忌憚,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尊天子
也許是天子為了顯示自己的皇威,也許是天子為了讓李佑真正成器,所以想要敲打他於是下了這麼一道令人左右兩難的聖旨,無論李佑如何去做,都鐵定要觸黴頭
支援“教訓說”的最大依據,便是昨rì事畢後,李佑在治理功績卓越的情況下,沒有得到任何嘉勉,這就不同尋常了肯定是天子打算先教訓過李佑,給了他足夠jǐng示,並觀察後效再定奪獎賞之事
國朝人際關係學問博大jīng深,尤其在宮廷之間,是這門學問最高深的地方有句話道,人際關係無關生死,但人際關係高於生死
就在這方圓百餘丈的小小行宮裡,除了“考驗說”和“教訓說”兩種主流意見之外,針對此事居然還有第三種學說,那就是“小人說”
這個學說相對簡單,一言蔽之,就是李佑年輕氣盛犯了天子身邊小人,不知被誰被進了讒言,所以遭到打擊報復出了這麼一道聖旨,明擺著就是要羞辱李佑
這個“小人說”的矛頭直指李登高李編修和段知恩段公公,傳的亦是有鼻子有眼,宛如真相般呼之yù出傳到李編修耳朵裡時,躺著也中箭的他再次險些被氣炸,連續寫了十幾幅書法,這才強行按捺住
但無論哪種學說,有個共同點,均認為必定是李佑昨rì表現的過於刺目,所以引發連鎖反應,才招來了事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不過當行宮裡眾人議論到高cháo,才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之所以對這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居然沒有摸透天子的本心只能在猜測的基礎上分析,難怪生出如此之多分歧
溫和,綿軟這些xìng格特徵都是最外層的東西,天子內心的取向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他是要當開拓進取的一代雄主,還是打算縱情享樂混rì子?他欣賞諂媚聽話的倖臣,還是正直守節的臣子?
眾人發現自己所看到的天子,多的像是一個在規則框架下自動執行的木偶,一舉一動都可以用規則解釋,但也僅僅是在他們眼中像,而不可能真是木偶,天子至今尚未將自己的特xìng明顯發揮出來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李佑被下旨進獻揚州瘦馬這件事成了一塊試金石,可以試出天子的品質究竟是什麼樣子想到這裡,眾人對此事的關注度又提高了一個層次(未完待續
百度搜尋泡書閱讀最最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