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憨粗的漢子名叫韋鍾,他除了體格壯碩到驚人的地步外,不畏生死的精神也著實令人震撼。
他本是清源縣令韋增的家奴,從小兒陪伴縣令家大少爺長大,是書童也是雜役。
可這小子的書童算是白當了,大字不識幾個,只有一膀子力氣。
清源縣歸太原府管轄, 韋氏父子素有清廉之名,縣令韋增年老體衰,平時都是兒子替他去外面辦事,在當地口碑極佳。
因其父子不與張氏家族同流合汙,還寫信揭發,故惹惱張氏陷害韋氏父子入獄。
韋增血書,讓韋鍾帶去洛陽告御狀。結果還沒等韋鍾跑出太原地界, 就被張氏家族爪牙追上。一場惡戰,他劈死七八個人, 同時也被砍傷,於是躲到一戶農家避難養傷。
還沒等把傷養好,聽說韋增已被人害死,韋家一眾老小都被送去雁門關服徭役。就連六十多歲的韋母也被押去。韋母宅心仁厚,韋鍾從小管她叫娘,一叫就是二十年。可以說當做親孃一樣看待。
韋鍾養好傷,心想反正韋增已經死了,還告御狀有個鳥用,於是決定先去雁門關把韋母和大少爺救出再說。結果去了雁門關得知,老孃不堪徭役之苦,已死多時。韋鍾恨意驟升,殺死看管徭役的民團兵,把大少爺等人帶走。
辦了此事,他還不甘心,非要去太原殺那個姓張的不可。倒黴催的,此時蘇御所住大院,正是原太原府別駕張通的家。
韋鍾不認識張通, 只知住所,也不多打聽就冒冒失失的闖了進來。久聞姓張的好色,經常在家裡喝酒玩女,他拆開瓦片一看,當時場景與他所聞差不許多。那一定就是你了。
顯而易見,這小子腦子缺根弦。但見他忠心可表,秦王沒殺他,還要把韋家大少爺找來提拔任用。
“你真不姓張啊?”韋鍾被五花大綁,跪在地上盯著蘇御:“你不會是想騙俺吧?套俺話是不是?”
“放肆!”身穿鐵甲的陳嘎剛被韋鍾砍了一刀,現在還歪著肩膀:“這是秦王!”
見陳嘎傷得不輕,或有骨折的可能,秦王讓他退下養傷,轉過頭來對韋鍾道:“本王可為韋縣令昭雪,把他御狀拿來我看。”
其實像這樣的冤案並不少見,如果韋鍾能跑到洛陽,把御狀投入民御公車,定會被公車御史看到。那幫正義感十足的年輕御史,定會受理此案。
蘇御之所以要接手此案, 是因為“秦王”需要民心, 要把這件事當做典型大肆宣傳。不但要為清官昭雪,還要封韋增的兒子為新一任清源縣令。
至於這個憨憨韋鍾,他殺死民團兵,理應斬首,諒他忠主,適當減刑,判他個奴役充軍。而他誤闖秦王大院持刀行兇的事,蘇御沒再提。
雖然秦王這樣安排,可這憨憨還是猶猶豫豫,不肯說出韋家大少爺下落。
後來秦王親自去清源縣考察,當著百姓的面公佈任命,並要求百姓散佈訊息,去找韋家大少爺和夫人孩子,若找到必有封賞。
即便秦王如此賣力,韋鍾還是不信,後來蘇御問他,如何才能相信?
他說,你若在清河縣為韋增立碑,並請來百姓觀看,我才相信。
隨後秦王照做,韋增才道出地址。
這小子很倔,秦王看出他眼神中依然有懷疑之色,還在那裡碎碎嘀咕:“若你騙俺,俺做鬼也不放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