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人群中稍稍平緩了下來。
而這時蒸汽火車也緩緩地靠岸了,嗚嗚嗚!最終停了下來,機車頭不斷將大量的蒸汽機噴出。
那場面怪是嚇人。
不過饑民們看到了一些神奇的畫面,許多德慶州的當地百姓,對蒸汽火車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甚至還有人揹著大包小包。
等蒸汽火車停下來的時候,他們便揹著包裹上車了,駕輕就熟。
不過這些德慶州百姓是購買了火車票,他們有座位。
而饑民們可就沒有這般好運,只能是來到貨運櫃,找個空地坐下來。
但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一列火車可以運送許多人,一次性堆上了三四百人不成問題。
這蒸汽火車是第三代。
這是由福建蒸汽機火車學院,與宜蘭科學院最新下線的研究成果。
使用最為先進的二軸引導轉向架,
類似於美國於1832年製造的 210式“喬納森兄弟”號機車,大型機車還在動輪後面裝有較小的從輪。
藉助於從輪,機車可裝載一個較寬大、較重的貨箱。
這個時期機車動輪由二對或三對發展至四、五、六對,基本上越來越接近20世紀的蒸汽機火車。
這項技術,幾乎可以領先歐洲三十年。
不過這種運載能力大的機車,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工藝十分地複雜,需要的零配件眾多。
也就意味著一輛三型蒸汽火車生產,需要更高的成本,更長的生產時間,這意味著產量並不大。
經過一年的時間,只是僅僅下線了十列火車。
隨後來了兩列三型火車,後面的幾乎都是二型的軸列式為110的火車,雖然運力也不小,但相比於之前的三型,運力卻要小了三分之一。
但這也並不阻礙,饑民對於蒸汽火車發出來的感嘆。
他們坐在車上,感受著這傳來最大的動力,推著一節節的車廂往前跑,不時聽到輪軌過道關節哐噹一聲的聲音。
而每一節貨櫃廂中間都有大門縫。
許多饑民聚集過來,看著窗外的景色,只見地面快速地倒退,那速度雖然比不上馬匹,但一點也不弱於人跑。
“一輩子都沒見過這種畫面,真是不虛此行。”